会议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9月10日。
会议论文提交请点击“会议论文提交”。
更多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召集人:
刘 佳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叶欣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林明水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选题意义: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是高质量发展海洋旅游的主基调。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目标远景相继提出,海洋旅游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我国海洋旅游依托良好的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凭借海湾、海滩、海域、海岛等立体环境空间,串联起黄金海岸旅游带、航运枢纽海港集群、海岛岛群链等陆海联通网络,形成了滨海为基、近海支撑、中远海拓展的新空间格局。伴随着海洋旅游消费由“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转型,新奇刺激、参与性强、修身养性、艺术时尚的海洋旅游体验项目备受青睐,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海洋旅游的代表,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海上度假体验,正逐渐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同时,各地还打造了尾波冲浪、游艇出海、岛礁潜水、海上垂钓、海边集市、房车露营、亲海民宿等多样化海洋旅游特色产品,催生了平潭“蓝眼泪”、“海边乌托邦”阿那亚、北海“玻璃海”、“直通大海的街”大连港东五街、烟台海边日出演唱会等新兴文旅爆款。此外,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一号”、沉浸式主题浮岛牧场“九洲浮岛”等海洋旅游新地标谋划建设,带动了海上装备制造、渔业养殖、港口航运、医疗康养、运动赛事、节庆演艺等相关产业链条与配套服务发展。海洋旅游在扩大内需、做强国内消费市场等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2024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为高质量发展海洋旅游指明方向。当前我国海洋旅游学术研究相对滞后于产业实践,尚不能满足海洋旅游面临发展提速、品质提升、市场扩容、人海和谐等新形势要求,迫切需要深入探讨海洋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共同推动海洋旅游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依托《旅游学刊》2024年会学术平台,组织“海洋旅游”分论坛,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海洋旅游发展的新理论框架、新科学问题、新关键技术和新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研讨,为建设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启示。
-
海洋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海洋旅游概念、类型、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等)
-
区域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传统海洋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气候变化与海洋旅游、海洋康养与旅游疗愈、海上旅游安全风险防范等)
-
海洋旅游新业态与新消费、新体验(邮轮、游艇、潜水、冲浪、海钓、帆船、环海骑行、海水温泉、主题演艺等);现代海洋旅游业体系与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建设
-
高品质亲海空间营造、开发利用与典型案例(海滩、海岛、海港、渔村、滨海步道、海洋公园、海洋牧场等)
-
海岛生态保护与融合开发(渔民生计、社区福祉、共同富裕等)
-
邮轮产业链各环节建设和品牌、文化等软实力建设(邮轮产业韧性提升、产品创新与优化策略、邮轮旅游与沿海经济发展关系、邮轮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提升等)
-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下东南亚海洋旅游区域合作、南海旅游开发与海防教育
-
数智技术赋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模式(新质生产力与远洋深海旅游开发、元宇宙VR/AR技术与海洋旅游场景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