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由《旅游学刊》编辑部主办、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专题研讨会在广西南宁顺利举行。研讨会围绕数智创新与乡村旅游、数智技术与乡村振兴等多领域交叉研究开展研讨,旨在交流旅游研究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共同推动数智文旅高质量发展。

会议邀请了全国高校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国恩,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钟文干,以及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图片
 

图片

图1 研讨会合影

 

此次研讨会分开幕式、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三部分进行。

幕式由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朱帮助教授主持,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国恩教授,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钟文干先生和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致辞。

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国恩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广西大学的办学成就以及近年来围绕“数智经济”“绿色经济”搭建的学科体系框架。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数字经济”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引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期待各位专家带来丰富的信息、精彩的见解、务实的建议,共同推动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图片

图2 广西大学副校长夏国恩致辞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钟文干到会致辞。他指出,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意义重大,对深入探讨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图3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钟文干致辞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致辞。他从“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旅游,谈及目前各大旅游热点,探究了现象火爆背后的底层逻辑。他特别提到,广西德天大瀑布作为边境旅游的特品级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张教授指出,广西大学文旅学术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有后劲,为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依据,并祝愿广西旅游再上一层楼。

 
 

图片

图4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致辞

主旨报告由《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李志飞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李君轶教授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民坤教授6位学者就数智文旅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不同专题进行深入报告。《旅游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和暨南大学文吉教授担任主持。

张凌云教授在《智慧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题的主旨报告中提出,结合时代的变化更新对旅游、旅游业、旅游景区、吸引物价值和旅游者消费行为内涵的认识,通过改造乡村资源利用方式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构建乡村沉浸式体验、创造数字财富和营造乡村旅游的数字生态4种途径对乡村振兴赋能。

图片

图5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作主题报告

孙九霞教授在题为《数字文旅场域的再造:媒介传播、消费体验与地方呈现》的主旨报告中,从数字中国的社会表征开场,讲述了数字文旅场域的内涵与特征;之后在解析数字文旅场域的内涵、探索数字文旅场域再造的理论时提出的媒介、场景和行为三维路径模型。她指出,数字文旅场域是一种“虚”“实”融合的状态,硬件与软件需要进行一体化升级,强调文旅发展的核心需要立足中国经验创新理论。
 
 

图片

图6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作主题报告

 
 
李志飞教授在题为《听得见的乡愁:乡村旅游中的声音景观》的主旨报告中,首先从旅游的概念出发引出理想的乡愁,探究声景作为触发因素。接着从记忆联想、愿景投射、文化感受、情感体验4个维度分析乡村旅游如何激发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乡愁的产生。最后,指出乡村旅游要结合听觉和视觉感受,维护生物多样性,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为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文化感受。
 

图片

图7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李志飞教授作主题报告

曾博伟教授在题为《乡村旅游数智化的可行与可能》的主旨演讲中,从数智化可能带来城乡同质化、投资浪费、乡土文化衰败、就业挤出等方面分析乡村旅游数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提出,乡村旅游数智化要重点关注降低交易成本、适度公共服务、深化产业融合、完善乡村治理、促进共同富裕5个板块,需要政府、农村集体、外来市场、农民、相关利益主体共同推动完成。

图8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作主题报告

 

李君轶教授作了题为《乡村生活(生产)景观对游客情感体验的影响》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农业生活(生产)场景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持乡村旅游景观的吸引力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景观感知理论、旅游凝视理论、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乡村生活(生产)场景、怀旧感知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乡村生活(生产)场景与游客情感体验之间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乡村旅游需要重视“人”的作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是乡村旅游中极具吸引力的一种景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图9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李君轶教授作主题报告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民坤教授作题为《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城乡要素流动视角的动力学机制分析》的主题报告,他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在自然发展模式、基础要素驱动模式、核心要素驱动模式、创新要素驱动模式、全要素驱动模式、乡村旅游驱动模式等诸多乡村治理驱动模式下,乡村旅游驱动模式是最优路径之一,深化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关系的认识。
 
 
 
 
 

图片

图10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民坤教授作主题报告

专题研讨环节分两个论坛举行。

分论坛一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忍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程叶青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燕琴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李红波教授、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苏振副教授5位学者围绕“数智创新与乡村旅游”主题,开展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图片

图11 分论坛一嘉宾专题研讨

杨忍教授介绍了乡村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历程、乡村的转型与重构、乡村发展的多样化以及研究的路径,指出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分散性特征是相契合的,数字化带来流量和热度的同时引发的数字鸿沟等负面效应需要关注。程叶青教授从地理学角度谈了谈自己对乡村和乡村发展的理解,探讨了关于资源利用的挑战,强调要明晰数字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内涵,并就两者的关系及内在机理提出思考。李燕琴教授分享了“共振共创共生价值协同”理论,指出乡村数字旅游是数字空间与真实空间的融合。李红波教授从乡村本身的概念、理论体系、数智化技术探讨了数智化与乡村旅游的思考。苏振副教授从TAM与共创体验价值视角讲述了乡村旅游经营户生计的数字化意愿及群组差异,并介绍了他在乡村旅游地生计数字化领域的学术研究。

分论坛二由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郭峦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改芳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邓宁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陈伍香教授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胡明明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廖斌副教授5位学者围绕“数智技术与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图片

图12 分论坛二嘉宾专题研讨

廖斌副教授提出了乡村数智化的标准编制问题和乡村重硬件缺体验的问题,强调在数智技术与乡村建设关系中,以及技术发展推动乡村转型升级中存在数字壁垒和数据孤岛等问题。邓宁教授通过旅游营销、一键游平台和乡村旅游大数据测算3个方面对数智技术与乡村振兴论题展开阐述,提出要重视数智技术与旅游结合中的价值分析,在旅游数智化过程中要关注其运营管理模式。刘改芳教授提出如何通过文旅直播带动农产品的销售,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考命题,并分享了关于技术与功能和技术与关系两个层面关系的思考。陈伍香教授分析了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的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应用场域与实践路径。胡明明副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旅游需求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预测,便于供给方提供足够的供给,实现旅游的供需平衡。
 

图片

图13 《旅游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总结发言
最后,《旅游学刊》编辑部主任吴巧红总结发言,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数智文旅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本次研讨会学术观点新颖独特,研学氛围浓厚。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揭示了数智文旅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为数智文旅人才培养和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为数智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摄影 ||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办

上一篇:旅游学刊 | “旅游学基础理论构建”专题研讨会(第一期)现开始报名

下一篇:旅游学刊 |“旅游学基础理论构建”专题研讨会(第一期)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