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9月10日。
会议论文提交请点击“会议论文提交”。
更多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分论坛十四:美食旅游与餐饮文化创新
侯 兵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教授
曾国军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教授
钟太洋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教授
姜 慧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选题意义:
21世纪以来,美食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人文地理的“批判”转向和“文化”转向,饮食地理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饮食文化地理与美食旅游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在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饮食文化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同时,也肩负着引领文化创新的使命。由于中国各地区不同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复杂的行为特征与地域分异。因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希望感受到目的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原真性,而当地居民则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愿意接受新工艺、新风味和新模式的融入。美食旅游高质量发展影响下的饮食文化生产面临着系列坚守传统还是创新发展的现实议题。
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以寻味美食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已然成为特殊兴趣游中的重要分支,这也提升了“食”作为旅游业传统“六要素”之一的影响和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食在旅游过程中不再仅仅充当旅游消费的基本内容,而逐渐成为游客体验旅游地饮食方式与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地方美食在旅游者消费决策与满意度、旅游产品和目的地营销、旅游地综合影响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美食和旅游的关系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美食旅游也面临着重塑价值体系、逻辑关系及发展机制等诸多困境,这些都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此,围绕“饮食文化地理与美食旅游创新发展”议题,开展相关研讨,具有理论的前沿性和时代的紧迫性。
选题主题:
-
饮食文化行为特征与资源开发
-
饮食文化地域分异与影响效应
-
饮食文化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
-
美食旅游价值体系与逻辑理路
-
美食旅游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
美食旅游效应评估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