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9月10日。
会议论文提交请点击“会议论文提交”。
更多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分论坛十: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
张朝枝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 教授
李江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何银春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副教授
选题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自然生态价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智慧与情怀。加强遗产相关理论研究,提高公众对其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是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平衡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以确保遗产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当前,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契机下,以旅游助力遗产可持续发展已具有广泛深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成效。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通过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充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遗产类型的深刻内涵,合理规划和管理遗产旅游开发,加强中华民族关键文化符号建设、营造独具魅力的遗产旅游体验情境、彰显遗产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文化主体性,有效推动遗产独特性与真实性的保护、传承、弘扬,同时产出可观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让遗产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人们美好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展示和传播中国形象、增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促进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议题将围绕“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话题,诚邀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关注和探讨相关问题。
选题主题:
-
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
遗产旅游与数智开发
-
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数字遗产与创新管理
-
遗产责任与绿色发展
-
遗产评价与人地关系
-
非遗旅游与活态传承
-
遗产教育与科普研学
-
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生计
-
遗产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
-
遗产旅游人才培育
-
遗产品牌与国际形象传播
-
遗产认同与文化自信
-
其他与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主题
上一篇:年会|分论坛九:旅游安全风险、危机与应急治理
下一篇:年会|分论坛十一:艺术、体育与旅游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