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委会、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华可都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旅游学刊》旅游疗愈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0余所高校和企业院所30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及师生齐聚一堂,会议反响热烈。
图片

图1 与会者全体合影

 

图片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重要支柱,与百姓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紧密相连,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学界更是日益关注旅游活动的疗愈功能,与会嘉宾相聚美丽蓉城,共同研讨旅游疗愈话题。会议由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庆汇副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分论坛和圆桌论坛4个部分进行。

图片

图2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庆汇副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主持开幕式环节。吴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旅游疗愈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已经凸显,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研讨话题。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旅游疗愈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

图片

图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主持开幕式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代表四川大学致欢迎辞。姚校长表示四川大学作为西部的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旅游学科的综合建设与发展,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做出贡献。旅游疗愈是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研究团队开拓出来的新领域,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专家学者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推动旅游疗愈的前沿研究,促进学科的学术交流。

图片

图4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致辞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在致辞中指出旅游疗愈是文旅产业的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也是文旅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的新赛道和新支撑,她阐述了四川旅游疗愈资源禀赋,表示四川在资源、产品和产业上具备旅游疗愈的基础,但要真正做到“可为、当为、作为”,推动四川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的工作任务还较重。希望大家在四川这片文旅沃土上开展调查研究、提炼新方法、总结新理论、开辟新模式、拓展新领域,指导四川文旅产业实践,推动四川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5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致辞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主任吕红亮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师资和专业建设情况,特别是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旅游与休闲学科”已经上升到全球第37名,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显示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吕院长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深入交流与探讨,全面的梳理和提升旅游疗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努力探索旅游活动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

图片

图6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主任吕红亮教授致辞

《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指出,旅游业发展进入跨界融合、“旅游+”阶段,产业融合的底层逻辑就是学科融合,各位学者应该把学科体系健全和完善起来,期待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有新的发现。

图片

7《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致辞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委会会长朱桂祯在致辞中介绍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开发的中医旅游项目,促进各国健康旅游交流和合作。中国的健康旅游走向何方,终极目标应该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不是简单的植入中医元素,而应该是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健康认知,把旅游目的地打造成健康4S店,在大自然中,让生命回归本源、回归生活、回归规律。

图片

图8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委会会长朱桂祯致辞

 

图片

 

旅游疗愈实验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环节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杨振之教授主持。

图片

图9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杨振之教授主持签约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彭州市康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发挥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彭州市湔江河谷旅游功能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签订了“旅游疗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

图10 签约仪式
图片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医学领域和旅游学领域共9位专家进行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第一阶段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李志勇教授主持。

图片

图11 四川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李志勇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主编、四川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虹教授作了主题为“旅游体验与健康及疗愈功能的探讨”的演讲。李教授从医生的角度探讨了健康、旅游、旅游疗愈。广义上的健康内涵应该是良好心态、人际交流、自我修养、生理机能状态。旅游更深刻的意义是精神上愉悦的体验、文化素养的升华、生命质量提升,健康应该是旅游的初衷和落点。旅游疗愈更需要注意的是补充性疗效,不能替代医学治疗;依据个体健康情况合理安排;疗愈的同时保障旅游安全。

图片

图12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主编、四川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虹教授主旨演讲

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国家卫健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郭清教授作了主题为“旅游疗愈助力533健康管理工程的实施”的主旨演讲。郭教授指出,现代人的健康出现问题,一是要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探索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之路。二是要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实施533健康管理工程。533健康管理工程即建立大数据、穿戴式设备、AI人工智能,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赋能健康的5G支撑,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健康管理做法,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覆盖面。三是要旅游疗愈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助力533健康管理工程。

图片

图13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国家卫健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郭清教授主旨演讲
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院长唐勇教授作了主题为“旅游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演讲。唐教授从出发到体验到四大快乐因子再到效能,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其深层次内涵,他认为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旅游行为是基于人体生物学“逃离—渴求—奖励”等规律发出指令,其生物学基础遵循了“心理唤起(即旅游动机)、社会体验(即环境/活动交融)、生物重塑(即在人体结构/功能改善)这一路径改善人体健康,旅游的疗愈功能主要体现在“终止满足—强化:(表观遗传)—成瘾:DA(多巴胺)。他提出会带领团队持续开展旅游疗愈的相关研究,将在旅游免疫学、旅游基因组学、康复旅游学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

图片

图14 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院长唐勇教授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第二阶段由《旅游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主持。

图片

图15 《旅游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主持主旨演讲

《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作了题为“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展望——疗愈旅游的新领域、新赛道”的主题演讲。张教授首先回顾旅游业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应用历程,对智慧旅游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应该由过去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叙事转变到智能化转型的事实上来。多模态大模型、算法体系、边缘模型、生物智能、具身智能、脑机智能将成为推动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动力。智慧旅游可以赋能疗愈旅游的产业发展,重构疗愈旅游新的知识体系和数字生态圈。其次指出亚健康人口是疗愈旅游的市场潜力,疗愈旅游可以满足亚健康人群、术后康复(护理、矫正)、部分慢性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失能人群、保健养生爱好者等生理和心理需要。最后指出,疗愈旅游既是关乎每个个体生命的幸福产业,也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福利事业。

图片

图16《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主旨演讲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马波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疗愈的源与流”的主旨演讲。马教授从“在地性联想”开始,以海滨城市、海滨旅游入手,揭示了“疗愈”到“旅游疗愈”的源流问题,认为其“源”和“流”应该是凸显文化的议题。从基础认知、补偿与补偿性消费理论、旅游疗愈的发生3个方面阐释了旅游疗愈的“源”;从科学标准与文化标尺、两种文化的互释、两个主体两种属性、归于“文明” 4个方面论证了旅游疗愈的“流”。最后归纳出,“人的完美”是旅游疗愈的灵魂、“好客”是旅游疗愈服务的起点、“文明”是旅游疗愈发展的终极目标。

图片

图17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马波教授主旨演讲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杨振之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疗愈的理论构架和研究方向”的演讲。首先,回溯了旅游疗愈理论的源流,基于旅游的本质,构建了旅游的栖居理论;其次,他清晰地界定了旅游疗愈概念及其包含的两个范畴。再次,厘清了旅游疗愈的构成要素,即天、地、人、以及这3个要素之间形成的交互效应。最后,明确了旅游疗愈的未来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尤其是旅游与生命科学、医学、心理学的学科融合,开发旅游疗愈量表,结合医学与心理学的实验等,探索多元综合研究方法。

图片

图18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杨振之教授主旨演讲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教授李咪咪作了题为“动物伴我行:浅谈动物旅游的心理疗愈作用”的主旨演讲。李教授指出,全球性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但医疗资源紧缺,因此探讨将旅游作为主流心理医疗系统的补充,以及其作为一种辅助心理干预的手段的可能性。动物能在旅游中扮演更加多元的角色,不仅可以作为物理辅助,为有生理缺陷的游客提升无障碍旅游体验,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帮扶。她提出动物旅游疗愈研究课题,从动物旅游作为心理疗愈手段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进行论述,揭示了动物旅游疗愈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图19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李咪咪教授主旨演讲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教授作了题为“论旅游的社会疗愈价值”的演讲。崔教授论述了关于文旅融合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若干观点,指出物质富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富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效缓解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构建疗愈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疗愈的重要途径,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疗愈的重要手段。

图片

图20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教授主旨演讲

南京尖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君亚作了题为“游客森林康养的电生理数据采集与运用”的演讲。他阐述了森林康养、电生理信号的起源,论述了森林康养与电生理数据技术的结合,展望了未来前景,认为森林康养和电生理数据技术的结合,为促进身心健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用于客观地记录和分析人体生理信号,从而深入了解人体在森林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变化。

图片

图21 南京尖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君亚主旨演讲
 图片

 

本次会议为加强旅游疗愈领域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广大师生征集论文。经专家审核评议后,最终选取45篇论文,分4个平行论坛,进行汇报。主题分别为“旅游疗愈的理论构建”“旅游疗愈的跨学科研究”“旅游疗愈的影响研究”“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平行论坛一“旅游疗愈的理论构建”由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文主持。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杨振之、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白凯、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石洪作为点评人。卢淑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成茜(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翟雪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等作者进行了论文汇报。论文聚焦自然的滋养、网络虚拟旅游、传统村落旅游、场景空间、气候疗愈等理论构建问题。

图片

图22 平行论坛一现场

平行论坛二“旅游疗愈的跨学科研究”由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育珊主持。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教授李咪咪、海南大学教授耿松涛、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副教授耿庆汇作为点评人。张奇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熊智涵(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冉建宇(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作者进行了论文汇报。论文聚焦Z世代青年睡眠、中医药健康旅游、乡村旅游心流体验、媒介视角、应激障碍机制、志愿者活动、女性医务人员等的旅游疗愈跨学科研究问题。

图片

图23 平行论坛二现场

平行论坛三“旅游疗愈的影响研究”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春涛主持。由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肖建红、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刘俊、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吕兴洋作为点评人。黄洁(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杨韩(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张彪(成都大学)等作者进行了论文汇报。论文聚焦传统节庆仪式互动、景观感知、游客审美、城市街区漫步、餐厅亲自然服务场景、景观体验、民族节庆体育等旅游疗愈的影响问题。

图片

图24 平行论坛三现场

平行论坛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由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张言庆 主持。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马波、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粟路军作为点评人。韩成龙(成都理工大学)、杜思灿(成都体育学院)、李依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传播学院)等作者进行了论文汇报。论文聚焦中国地理学研究、城市公园、自贸区、乡村民宿、亲子游等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问题。

图片

图25 平行论坛四现场

 图片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教授主持圆桌论坛。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白凯、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粟路军、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耿松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春涛、华可都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四川大旅游学院客座教授龚宇、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副教授沙莎参与了讨论。各位嘉宾围绕旅游疗愈与区域健康产业的发展背景、实施、存在问题、融合、趋势等话题,展开激烈而深刻讨论。龚宇董事长从产业运用和项目落地实践进行案例阐述;刘俊教授从旅游和教育、旅游和成长的角度,阐释了旅游的教育意义和功能。粟路军教授从旅游幸福感论述了旅游疗愈功能;白凯教授从康复性景观、环境解释了在地社会实践对旅游疗愈的作用;吴春涛教授从黑色旅游分析了旅游疗愈;耿松涛教授从医疗旅游介绍了旅游疗愈的发展及意义;沙莎副教授从生命质量的量化指标叙述了旅游疗愈的理论、实践的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旅游疗愈研究之路。

图片

图26 圆桌论坛现场

《旅游学刊》编辑部博士刘鲁主持了会议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图片

图27 《旅游学刊》编辑部博士刘鲁主持颁奖仪式

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多轮评选,从50篇提交的全文论文中经过通讯评审和专家现场评议两轮审核,遴选出5篇优秀会议论文,张凌云教授为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5篇优秀会议论文将优先进入《旅游学刊》匿名评审流程。

图片

图28 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整个会议会场氛围热烈浓厚、学术观点新颖独特、交流讨论广泛深入,不仅探讨了旅游疗愈的理论与实践,也开拓了今后旅游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该领域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上一篇:旅游学刊 | 讲好中国旅游故事——2024旅游案例研究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会议通知 | 东北全面振兴之“文旅攻坚”论坛暨首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会议一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