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山市看目的地国际营销的误区

    章尚正;

    2006年08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素

    郭鲁芳;

    2006年0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营销要从“贵族”走向“平民”

    曹新向;

    2006年08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三点看法

    王艳平;

    2006年08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方略

    陆军;

    2006年08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营销: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兼论大连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柳振万;

    2006年08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

    伍延基;

    2006年08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

    宋长海;楼嘉军;

    休闲旅游特色街,作为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在明确其空间分布现状以及构成特点的基础上,试图解读其多元化的形成原因,从而为休闲旅游特色街的深度开发和合理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6年08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以上海市为例

    田逢军;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6年08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

    叶红;

    旅游产业区在我国已发展得非常迅速。本文将旅游产业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区、景区型产业区和社区型产业区。通过分析比较三者在形成动因、集聚结构、制约因素等方面差异,提出了应更新旅游产业区布局观,努力发展城市型集聚、限制景区型集聚、引导社区集聚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2006年08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景区事件营销误区透析——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为例

    张晓燕;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对事件旅游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策划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的具体实例为出发点,采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旅游景区事件营销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对此次景区事件营销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景区事件营销的真正出路。

    2006年08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徐菊凤;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2006年08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毛端谦;刘春燕;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2006年08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旅游目的地营销误区与新策略

    王国新;

    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使营销成为目的地在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旅游市场营销也随之从以企业为主体的营销模式转变到以目的地营销为主体的时代。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旅游目的地实际,分析我国目的地营销中存在的几大误区,并讨论了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策略。

    2006年08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跨区域旅游协作因素分析及其机制探讨——以桂西民族地区为例

    简王华;叶枝;张金霞;余述琼;

    本文在景区旅游竞争力构成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间进行旅游协作相关性密切的要素分为旅游协作决定因素、旅游协作支持因素和旅游协作保障因素3部分,对其作了初步的内涵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各旅游协作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定了桂西民族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20多个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相结合,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定。初步得出了各景区的旅游协作总系数以及根据协作要素的不同层次分析而确定的协作类型,从而为各景区明确自身在区域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相互间在协作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及其调整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2006年08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集团异质群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陕西旅游集团为例

    陈荣;林红;叶祥松;

    旅游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有效管理一直以来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异质群体的激励约束理论对其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旅游集团2004年以来对下属8家企业的全面绩效改革为例,从操作层面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和平台,来解决旅游集团对下属异质群体的有效激励与约束问题。

    2006年08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聚类分析的旅行社专线产品市场竞争态势研究——以四川省内游为例

    赖斌;

    旅行社专线产品是目前旅行社产品存在的主要形式,对其市场竞争态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此文以四川省省内游旅行社专线产品为对象,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基于聚类分析研究了内游旅行社专线产品的主要构成类型,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2006年08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转轨时期制约我国饭店业绩效的深层原因透视——基于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双重视角

    吴三忙;李树民;

    我国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较差,本文从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双重视角对我国饭店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我国饭店业是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性行业,国有饭店主导和竞争性行业的不相容性必然造成我国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差,因此改善我国饭店业状况的首要问题是产权改革,实施国有化饭店退出,而不是规模化、集团化经营问题。

    2006年08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价值的评估——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

    吕君;汪宇明;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2006年08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态旅游地发展的模型研究

    徐红罡;

    这篇文章运用生态—经济的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生态旅游的一些零散论述加以系统化,并通过建立生态旅游的结构模型,探讨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行为关系。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涉及了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工作市场、游客和财务促销等6个部分,模型的模拟功能有助于理解旅游发展的复杂结构。模型得到验证后,可以成为评价旅游发展政策的工具。

    2006年08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编辑手记

    廉月娟;

    2006年08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上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价对古都文化空间格局保护的作用——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个案研究区域

    周尚意;赵继敏;姜苗苗;

    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属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文化景观,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以北京西城区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借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它们的相对价值。并利用资源经济学中的若干资产价值确定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绝对价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计算,作者发现在西城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中,价值相对突出的是西城区以水体为核心景观的园林文物资源,而且这些园林的正外部效益也是最大的。本文为西城区“文化兴区战略”提出了空间规划上的建议,即以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一系水体为依托,营造“都城水景文脉”。

    2006年08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讨

    牛立夫;

    旅游合同是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合同。针对旅游纠纷中的精神损害问题,适用传统的侵权责任解决已经面临一系列不足。鉴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判例都已经承认了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也应当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2006年08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

    任来玲;刘朝明;

    本文试图理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发展的思路,并对许多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2006年08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CAJCCR看《旅游学刊》的学术影响

    王曼;赵黎明;贺颖;

    文章以《旅游学刊》2001—2004年4年间所发表的408篇论文作为样本,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的数据,对该刊的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定量比较分析,所得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旅游学刊》及其论文的学术地位和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科研人员注意旅游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有效地收集利用文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是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学刊》的水平,适应知识研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2006年08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