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文启;张妙弟;2006年03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焕成;2006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彦琳;2006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邹统钎;2006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铁梁;2006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永志;2006年03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景明;2006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德谦;
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包括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旅游规划中的片面理解不仅相当普遍,而且也正在传播。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业界、学界能够更广泛的注目业态实践,并在此前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则将有可能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的几点内容,就是作者试图根据自己近20年的接触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所做的一点个人的诠释和辨析。
2006年03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小海;仇学琴;
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认识云南国际旅游在整个次区域中的地位对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次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不足,才能使今后的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向旅游强省的目标迈进。本文基于次区域游客的离境调查,从旅游者情况(年龄结构、客源地)、游客的旅游特征(旅游目的、停留天数、旅游花费、入住方式、旅游方式)、游客评价(旅游资源/设施评价、满意度评价)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际旅游在整个次区域中的地位。
2006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许峰;杨开忠;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2006年03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路科;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考虑,目前旅游业所形成的以旅行社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且有落伍于旅游业发展新形势的趋势。基于对问题的解决与新形势的关注,本文探讨并构建一种以旅游景区/点为核心的新的旅游业供应链模式。
2006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栋;
旅游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因素,既要面向市场,对旅游消费者有足够吸引力,又要满足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要求。在这些因素中设计人员怎样抓住重点?本文提出了“兴奋点”和“消费点”的概念,认为该两点是旅游产品设计的两个重点,并以澳大利亚摩尔礁“一日游”为例,讨论了构建“兴奋点”和“消费点”对于设计旅游产品的重要意义。
2006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军;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2006年03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石美玉;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重要场所,但是游客在北京旅游景区购买旅游商品的消费额非常低,对景区收入的贡献非常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现状及消费行为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围绕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对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进行了理论分析。
2006年03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许秋红;李新春;
本文对以往有关酒店集团成长原因的论述进行了简单评价。文章认为,仅仅从外部环境来解释酒店集团成长的原因是不全面的,从两权分离的角度来解释也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文章根据资源理论(RBT),从影响酒店集团成长的内部因素出发,解释了酒店集团成长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成长资源的特征,并提出酒店集团成长的框架模型。
2006年03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范秀成;李建州;
餐馆的菜肴质量、服务环境和员工服务影响顾客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论文用调研问卷方法验证了不同体验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顾客对体验的差异化反应。研究发现,菜肴质量、员工服务是影响顾客体验的主要因素,顾客体验感知差异主要来源于年龄上的差异。
2006年03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詹志方;甘碧群;
本文主要探索旅行社服务公平感的结构维度,先后展开了两次调查,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后,得到了包括“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的4个维度的旅行社服务感量表,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旅行社服务公平感4个维度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旅行社服务公平感的各个维度对关系质量有显著影响。
2006年03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汪传才;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它对保证旅游质量、减少旅游纠纷、降低交易风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保证金制度设计的缺陷,致其功能远未充分彰显。本文从保证金制度的性质及功能出发,分析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重构措施和方法。
2006年03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大可;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到北京参展的参展商为例,一方面从总体层面分析了展览会举办期间参展商对展览举办城市旅游业的贡献;另一方面从本地与外地参展商、海内与海外参展商、不同领导层级带队的参展商等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参展商旅游消费构成的影响。这些量化信息,对旅游企业开拓展览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06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秋菊;
对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有助于指导决策者和组织者规划、营销、管理和经营会展业。本文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厚街镇为例,研究了厚街镇居民对会展业的影响感知,以及当地居民对会展业的态度。研究表明,社区对会展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既有正面感知,又有负面感知;社区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分为热爱者、中立者、理性者和漠视者四种类型。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与社区旅游和大型事件活动的影响感知相比,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表现为两个不同点,第一,漠视者取代了极端的憎恨者;第二,热爱者的比率非常高。
2006年03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万国华;
与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趋势相比,同发达国家的旅游立法实践相比,甚至与我国其他经济领域的法治进展相比,我国的旅游法治尤其旅游立法还相当滞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旅游立法模式不明、立法的宗旨太乱、旅游市场监管模式定性欠准、法律法规缺乏统一和协调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有待调整等五个方面。笔者在分析前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或立法对策。
2006年03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叶东蕾;
本文研究了旅游商务方法专利的申请和诉讼案例,认为商务方法专利将重塑旅游产业链。在酒店预订方法、航空机票预订方法、酒店服务方法、旅游产品等领域已经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专利。这些专利将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我们应采取措施,启发、激励更多的中国旅游企业撰写、提交专利申请。
2006年03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邵祎;程玉申;
本文通过对国外度假旅游实践的考察,剖析了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即度假旅游在长短线上的分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客源、交通、旅游产品、目的地等各方面差异的现象。笔者具体研究了这一现象的产品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了这一现象对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启示。
2006年03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