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2006年,《旅游学刊》创刊20周年主编常务副主编寄语

    2006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旅游规划角度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践意义

    刘益;

    2006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规划实践看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刘家明;

    2006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资源标准的理论盲点与解决方法

    黄向;

    2006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休闲经济时代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李红玉;

    2006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浅谈《国标》的是与非

    李舟;

    2006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资源亟需美学价值评价

    夏赞才;

    2006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尹泽生;陈田;牛亚菲;李宝田;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于2003年颁布实施。考虑到标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些简要的说明。这些问题包括对调查所依据的旅游资源定义的认识、对旅游资源调查对象的甄别,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的要点、旅游资源调查成果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2006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

    汪清蓉;李凡;

    客观评价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依据。针对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佛山三水大旗头古村落为例,对其进行综合价值评价,以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2006年01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老港区的游憩功能改造与文脉传承——以上海十六铺地区为例

    张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城市纷纷启动老港区的游憩功能改造工程。上海十六铺老港区游憩功能改造是黄浦江综合开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规划方案能否有效延续城市文脉是评价功能改造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阐明了城市老港区游憩功能改造中文脉传承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城市老港区游憩功能中文脉传承的主要方法和经验,并以上海十六铺老港区改造为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为例,提出其游憩功能改造和文脉传承的规划要点。

    2006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界动态

    2006年01期 30+49+7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张红霞;苏勤;王群;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国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议题。本文从研究的历史进程、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4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对我国此领域研究的启示。

    2006年0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

    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

    本文以2004年7—8月对我国6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和昆明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文化边际域”中不同文化体系的群体在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模式。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提出更加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具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2006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

    金倩;楼嘉军;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递增,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在对市场调查数据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市民在休闲方式选择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偏好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形成的市民休闲方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2006年0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谢晖;保继刚;

    了解性别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黄山市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了性别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所分析的旅游者行为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研究发现:(1)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并更倾向于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2)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3)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

    2006年0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北京故宫可持续旅游调查研究——一个现代服务管理的视角

    罗振鹏;宁泽群;

    可持续旅游已成为旅游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以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旅游,更是众多国际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北京故宫的旅游服务调查为切入点,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分析了游客对景点服务的态度和需求,同时也探讨了服务与可持续旅游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工具———服务质量。同时对故宫的旅游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来达到故宫的可持续旅游。

    2006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人类学家谈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纳尔逊.格拉本;彭兆荣;赵红梅;

    2005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纳尔逊.格拉本(Nelson H.Graburn)教授和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在北京出席学者俱乐部性质的“国际旅游研究院双年会”(2005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Study of Tourism)后,赴四川、贵州和广西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借此机会,彭兆荣对格拉本教授进行了专访,内容涉及到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特点及潜在的危机,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旅游人类学研究中的“真实性”,传统民族志在旅游研究中的范式问题等。

    2006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温泉旅游真实性研究

    王艳平;

    本文针对目前温泉旅游理念单薄、缺少整理和提升,以及经营中未履行告知责任的欺诈行为等现象,指出应对温泉旅游的真实性进行结构性研究。文章从时代发展角度对温泉(旅游)真实性进行了逐次深入探讨,直接并具细触及了温泉旅游的真实所在。

    2006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唐鸣镝;

    如何更好地协调保护资源、教育并服务大众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责,旅游解说系统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对解说系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吸收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景区解说体系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勾勒旅游解说体系的大致轮廓,期望通过对其整体把握,更好地认识、规划、建设旅游景区。

    2006年01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零团费与我国出境游发展阶段的互动关系分析

    贾跃千;何佳梅;崔凤军;

    零团费是我国出境游在特定阶段下出现的现象,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划分了我国出境游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结合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分析了零团费的产生和演化与出境游各阶段特征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零团费具有存在暂时性、形式合理性、治理长期性等三方面特征,以及只有进行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才能根除零团费的基本结论。

    2006年01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影响旅行社绩效的深层次原因透析——兼与张辉先生和宋振春先生等商榷

    杨军;

    影响旅行社绩效的根本因素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性,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市场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受现行旅行社业制度安排的影响,我国旅行社市场表现出“碎片市场”、“高壁垒市场”、“竞争失调市场”等特性,表明导致我国旅行社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问题。通过制度安排的合理化变迁来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进出渠道的畅通,形成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提高我国旅行社业绩效的根本途径。

    2006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区城市化问题与对策探讨

    王子新;邢慧斌;

    旅游区城市化是一些旅游区不当开发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与其他地区城市化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旅游区城市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对旅游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旅游区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006年0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旅游保险业发展探析

    刘春济;高静;

    本文在分析旅游保险特点及其根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得出了如下结论:①法定保险商业经营导致了我国的旅游保险不保险;②旅行社无法承担旅游保险销售的重任;③利益问题使我国的旅游保险陷入了困境;④旅游保险产品与服务体系亟需建立。同时认为,我国旅游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根本措施在于旅游保险体系的创新。

    2006年01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

    马晓京;

    观看方式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密切相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观看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旅游形象也就不同。观看方式受世界观、价值、态度、倾向性、信念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旅游观看方式具有非政治性、非历史性、局部性、肤浅性、浪漫性、男性眼光等特点。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目标市场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不同的旅游观看特点,才能塑造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心理想象的旅游形象。

    2006年01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旅游法之路在何方?

    刘劲柳;

    旅游法千呼万唤仍不能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旅游法的许多根本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当然更说不上深入研究。本文从旅游法应当规范的基本法律关系入手,分析了旅游法制定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它应当规范的对象。介绍了世界旅游立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制定旅游法应该选择模式的建议。

    2006年01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