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空间正义的伦理与实践反思(一)

  • 差异地理之旅游塑造与空间生产权能

    郭文;

    <正>以1978年为时间界线的现代旅游发展以来,中国不同区域尺度的旅游地理空间实践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理念中,创造了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和空间领域的社会性和空间性辩证融合,以及再生产问题。探寻新时期差异地理之旅游塑造与空间生产权能,本质上是对人类自身空间存在意义和生存境遇的追问与反思2。

    2017年03期 v.32;No.24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空间的正义之维

    胡大平;

    <正>在境外有关空间、地理和城市研究中,空间正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为一种阐释视角,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正义问题将民权与空间生产联系起来,拓宽争取环境和社会生活改善的政治视野。把空间正义视角引入旅游空间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为已经困扰旅游经济的诸多乱象,如商业欺骗、游客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治理提供建设性思路;另一方面,也能为空间全面旅游化,即从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整体建

    2017年03期 v.32;No.24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作为资本积累的旅游:二元关系在二元关系中

    杨宇振;

    <正>旅游是为感知差异性的主动的身体运动,从此地到彼地,人工到自然,当下到历史,城市到乡村,此国到彼国,或者返之的运动。它存在着二元关系,即此在与彼在的关系。此在或彼在,分别是一种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方式等差异性的交互集合,这种差异性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在相互依托的关系中存在。对他者的经验感知和思考是认知自身的一种重要路径,旅游开启了这样一种可能。当下这种二元关系处在一种更大范围的、支配性二元关系中,即马克思指出的资产者和无产者的

    2017年03期 v.32;No.24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反思旅游空间正义

    苏晓波;

    <正>1973年,哈维发表学术转型后的经典之作《社会正义与城市》。在书中,哈维觉得地理学者过于关注效率和区位选择,对于社会正义探讨得太少,因而他想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区位选择理论。对于哈维而言,社会正义不是包罗万象的概念,也不是美好社会的替代词,而指的是用于解决冲突(言论和行动)的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正义是将公平的原则应用于解决人们追求自身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冲突。顺着哈维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冲突无处不有,但是解决冲突的原则经常是缺乏公平和公正。

    2017年03期 v.32;No.24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空间正义,谁的正义?

    刘俊;

    <正>国内围绕旅游发展权益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已呈常态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缺位,愈益成为制约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所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主要是在资本、政府与地方三者之间,旅游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是在资本和权力主导下进行,地方社区往往处于被动、失语和边缘化状态。过往学者更多从公平交易(fare trade)、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等概念角度关注地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失权问题,藉由向权力诉说真理(speak truth to power)为弱势群体发声,彰显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和空间正

    2017年03期 v.32;No.247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越旅游空间正义争辩的反省与反击

    李创新;

    <正>一、旅游空间正义认知旅游空间的概念并非传统几何学和地理学的空间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的建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周期性甚或永久性的"逻辑循环"甚至"反逻辑循环"的出现,事实上都体现了旅游地人地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进一步物化,进而产生异化集聚的社会空间效应,以及不同主体间生产关系不断再生产的深层原因(2)。旅游空间正义旨在实现旅游空间实践的经济、社会和空间权利协同发展。例如,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对旅游空间正义的实践就是要立足民众的现实生活,

    2017年03期 v.32;No.24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空间正义的伦理与实践反思(一)

    郭文;

    <正>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03期 v.32;No.24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在线旅游企业的低价竞争与纵向约束控制及其规制研究

    邹光勇;何建民;

    近年来,在线旅游企业的控价现象已引起旅游供给方的抵制和地方行业协会的不满,相关问题也引起国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重视。从相关文献来看,由于对在线旅行平台的价格结构及外部效用缺乏考虑,现有研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与指导力。文章综合运用双边市场理论、需求弹性理论与效用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在线旅行市场竞争及社会福利问题,并在纵向约束经营下分别建立完全垄断与竞争下的两个市场均衡模型并求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结构、平台利润与需求弹性及社会福利等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比较,从而试图解释和预测我国在线旅行业的竞争特征与相关矛盾关系。研究提出:第一,在线旅游企业应积极寻求线下扩张及范围经济控制的机会;第二,酒店等旅游供应商应主动应对在线旅行平台的双边性特征以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的变革;第三,政府规制的焦点在于平台交易总价格,而非单方交易价格,并且真正要既保护竞争又保护旅游消费者。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在线旅行双边市场的内在竞争规律及其未来发展态势,并指出了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向。

    2017年03期 v.32;No.247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6K]
    [下载次数:2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兼并对双边定价策略的影响

    程贵孙;

    当前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兼并重组活动此起彼伏,旅游电商平台兼并越演越烈,已引起社会各界对平台兼并是否涉嫌垄断进而损害旅游者利益的担忧。从产业特征来看,旅游电商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企业,其定价策略有别于"单边市场"内的一般型企业。文章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研究了旅游电商平台兼并对其双边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电商平台竞争时,随着其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低,旅游服务提供商的交易费就越低,广告费不受平台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影响。从旅游电商平台的角度出发,平台兼并之后所获得的利润要大于没有兼并竞争时各旅游电商获得的利润。从旅游服务提供商和广告商的平台两边用户来说,当旅游电商平台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时,旅游电商平台实施兼并后的旅游服务提供商交易费,要小于旅游电商平台竞争时的交易费;而兼并之后的广告费要大于平台竞争时的广告费;并且,旅游电商平台兼并后网页广告量要小于平台竞争时的广告量。这些结论对指导我国在线旅游电商开展双边定价策略和兼并重组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年03期 v.32;No.247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下载次数:2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境外在线旅游研究新进展

    夏少颜;韩元军;

    在线旅游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旅游行业的显话题。国内外已有综述研究是把信息、通讯技术与旅游剥离,侧重分析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而文章把在线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行业分支进行综述。文章利用Web of Science和百度学术检索对近10年关于在线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从文献概况、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将研究内容分为旅游者在线行为研究、在线旅游社区研究、在线旅行社研究、在线旅游分销研究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该领域未来还应从在线旅游消费者行为、在线旅行社服务质量、在线旅游业态竞合关系、在线旅游分销渠道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2017年03期 v.32;No.24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2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服务型领导会影响酒店员工的品牌公民行为吗?——一个跨层级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邹文篪;林晓松;朱景山;

    文章分析了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影响,并以员工的组织认同和关系认同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两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同时检验了权力距离氛围作为情境变量发挥的作用。采用配对样本的方式对12家澳门、珠海高星级酒店的一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阶层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型领导对员工的品牌公民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关系认同感产在服务型领导和品牌公民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氛围对服务型领导风格和组织认同、关系认同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

    2017年03期 v.32;No.247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下载次数:20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传统服务企业领导效能的提升策略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星巴克咖啡的案例研究

    李朋波;

    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策略来提升员工群体的领导效能,进而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水平,是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议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在餐饮行业中卓越领导实践和领导效能的代表企业星巴克咖啡为案例,挖掘出其提升领导效能的策略体系,包括"顾客至上的价值来源""员工至上的价值观念""赋予员工工作自主权""提升员工工作胜任度""独立平等的合作关系"5项策略,并对该策略体系提升领导效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为企业领导研究开展带来了一些积极启发,对本土传统服务企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和环境特征中构建更为有效的领导模式具有启发性意义。

    2017年03期 v.32;No.247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0K]
    [下载次数:3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顾客感知酒店服务创新的构成和影响研究——基于来自经济型酒店的数据

    徐虹;刘宇青;梁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被视为酒店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酒店创新的过程和绩效,忽视了个体消费者对服务创新的感知和评价。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服务创新产生的影响作用,探讨怎样的创新更有利于提升顾客感知价值和品牌态度。通过实地调研经济型酒店服务创新项目,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指出顾客感知酒店服务创新的4个维度分别是服务流程创新、服务设施创新、参与制度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影响研究发现,顾客感知酒店服务创新对其感知价值和品牌态度存在积极影响,但不同维度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差异较大,消费者创新性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对酒店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对策建议。

    2017年03期 v.32;No.247 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3K]
    [下载次数:5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龚艳;郭峥嵘;

    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合发展模式等建议,从而促进两个产业良性耦合发展。

    2017年03期 v.32;No.247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6K]
    [下载次数:3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技术溢出、空间差异与旅游业增长趋同

    陈刚强;李映辉;

    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β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绝对β趋同过程中,总体旅游经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趋向区域均衡。各区域内部的绝对β趋同过程具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之间的趋同速度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在趋同机制上,资本深化除对酒店行业在总体上产生了显著作用之外,对总体旅游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增长趋同并未产生显著作用。技术溢出的显著作用及其空间集聚性特征,体现了相对落后地区通过对先进地区的快速学习和模仿,区域旅游业增长在日益趋向均衡。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资本深化的促进作用与溢出效应等,将有利于区域旅游业在动态均衡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2017年03期 v.32;No.247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4K]
    [下载次数:1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休闲时空涉入的地方认同模型之研究

    赵宏杰;吴必虎;

    缺乏对外派驻地的地方认同感、难以在驻地从事有益的休闲活动来调适外派压力,已成为长期派驻大陆的台资企业台籍人员外派失败的主因之一。文章以广州市台资企业台籍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外派人员在驻地休闲时空涉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并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建构基于休闲时空涉入的地方认同模型。研究表明:(1)台籍人员的职业倦怠与休闲感知自由呈显著负相关、与休闲调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休闲感知自由对于职业倦怠与休闲调适策略的影响关系存在显著负向的中介调节效果;(2)台籍人员的休闲感知自由与休闲调适策略、休闲时空涉入两者皆呈显著正相关,休闲调适策略对于休闲感知自由与休闲时空涉入的影响关系无显著的中介调节效果存在;(3)台籍人员的休闲调适策略与休闲时空涉入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存在;(4)台籍人员的休闲时空涉入与地方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地方认同与休闲时空涉入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正向的互惠效果;(5)就休闲涉入前因关系模型而言,台籍人员通过休闲感知自由影响休闲时空涉入的因果关系影响敏感性强于通过休闲调适策略,即当处于同等程度的职业倦怠时,台籍人员通过休闲感知自由程度影响休闲时空涉入程度的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作为海峡两岸相关主管部门、台资企业协会与台资企业完善台籍人员休闲生活管理制度的参考。

    2017年03期 v.32;No.247 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4K]
    [下载次数:2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区居民生计模式变迁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

    王新歌;席建超;陈田;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或价值提升)。在过去20年,金石滩土地利用-生计模式的耦合协调程度尚处于可接受状态,维持均衡,但仍存在较大的可优化空间。基于此,该文认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计资本配置方式,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3期 v.32;No.247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0K]
    [下载次数:2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商务旅行服务专业化:国外差旅管理研究述评

    王玲;张伟;邱洁威;

    差旅管理作为商务旅行服务专业化的代表,被谋求转型的商务旅行服务商所推崇,而其作为组织有效控制差旅成本的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目前,该领域学术研究涌现出一批杰出成果,但相关概念探析等基础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国外差旅管理研究得到一些启发。文章在回顾国外相关文献及报告的基础上,剖析国外差旅管理的发展历程并编制差旅管理发展编年表,深入解读相关概念内涵并对"差旅"进行重新界定,引入差旅生命周期、差旅管理利益相关方等概念来解析差旅管理职能,最后总结国外差旅管理的研究局限并提出研究展望。

    2017年03期 v.32;No.247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1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