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地方性与旅游业发展(一)

  • 创意阶层对旅游目的地的开拓

    谢飞帆;

    <正>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其显著特点就是创意阶层的崛起,由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已经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

    2013年03期 v.28;No.199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规模的权效:旅游发展研究的人类学视角

    丰向红;

    <正>旅游作为人类学课题的合法性的确立是相对比较近期的发展——以在20世纪70年代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编著的《东道主和客人: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为基石。当下,拥有理论和应用双重研究方向的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发展最快的支系之一。旅

    2013年03期 v.28;No.19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方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

    钱俊希;

    <正>什么是地方性?在传统的区域地理学研究中,我们习惯于将地方看作是一系列彼此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单元。通过识别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独特的属性或要素,区域地理学家通过特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人为地划分出地方的边界。无论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对于经济区的划分,还是传统的文化

    2013年03期 v.28;No.19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由广府庙会案例管窥地方性研究议题

    刘博;朱竑;

    <正>自20世纪70年代段义孚等人本主义地理研究者重新将"地方"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以来,地理学者即开始探讨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以及地方之于人的文化意义。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等概念均受到大量关注。处于全球化中心的城市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学术界关于地方与全球

    2013年03期 v.28;No.199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星级酒店的“无地方性”思考

    蔡晓梅;何瀚林;

    <正>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的蔓延,城市景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同类建筑和景观在不同的区位得以复制和重现;无意义的主题公园和超级市场侵蚀着地方的特性;现代技术如智能化终端的应用使得居民日益生活在"契约孤独"的社会中。城市星级酒店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微空间,在现

    2013年03期 v.28;No.199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饮食地理与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

    曾国军;刘梅;

    <正>全球化远非一个去地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全新关系体系中重新定义地方性,并生产出新的地方性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人和企业的频繁迁移突破了以往的既定边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地方(translocality)"。而饮食的地方性是食品之源,是基于全球化背景对"地方身份(place identity)"的最

    2013年03期 v.28;No.19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学刊》第二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旅游研究理论与前沿专题讲座招生通知

    <正>为向广大从事旅游研究的青年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介绍旅游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旅游学刊》将于2013年10月17日-18日举办第二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研修班主要面向从事旅游研究工作的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相关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主讲嘉宾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及酒

    2013年03期 v.28;No.199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严重自然灾害后灾害景区对非灾害景区波及效应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境内的景区为例

    吴家灿;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2013年03期 v.28;No.19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震后景区旅游人数波动的多重分形结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李文勇;史凯;邓贵平;

    该研究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移动平均分析法(MF-DMA)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沟国内外游客时序波动趋势,发现九寨沟旅游市场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论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沟国内外游客人数波动多重分形结构的时序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虽然震后九寨沟旅游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但仅过了1年,以2009年5月12日为界,九寨沟旅游系统内在分形机制就逐步恢复到震前状态。通过对该现象的深入分析,研究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旅游景区灾后市场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临界质点效应,认为具有分形特征的灾后景区旅游市场恢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相变过程。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旅游系统是否进入临界态,以及是否有引发相变的关键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关键要素。

    2013年03期 v.28;No.199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基于剔除直接价格效应的中国入境旅游收入

    吴良平;张健;

    文章选择了适合中国入境旅游收入月度数据序列预测的TRAMO/SEATS模型、SARIMA模型和半对数模型,并在剔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下,建立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相关比较情况,定量分析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滞,全面探究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人数和人均消费的恢复状况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①相关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不仅影响了境外游客来中国的决定,更影响了中国入境旅游者在中国旅游时的消费水平,造成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受影响幅度最为显著;②虽然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人数和人均消费均表现出共同受影响的特征,但是相比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恢复幅度微弱,受相关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的滞后影响更为严重。

    2013年03期 v.28;No.199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与政策响应

    田祥利;白凯;

    在厘清突发事件和危机概念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入境旅游人数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09年月入境旅游人数统计数据,分析了西藏2008年"3.14"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和政策响应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周期为18个月,入境游客损失量为47.14万人次,旅游经济损失量为2.15亿美元。②入境旅游政策与入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宏观响应关系,入境旅游人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现象。③突发事件影响的入境旅游政策响应演变特征表现为维稳限旅、救市兴旅、强基保旅和品牌强旅,政策响应作用机制核心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安全、市场和经济。

    2013年03期 v.28;No.199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李武武;王晶;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构建兼顾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和员工等诸方利益的6维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旅游业25家上市公司连续6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效益呈正相关关系,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实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2013年03期 v.28;No.19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酒店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对酒店集团15强CSR公开信息的内容分析

    彭雪蓉;魏江;李亚男;

    我国酒店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实践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为了解我国酒店集团CSR实践的现状与特点,文章聚焦酒店集团CSR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通过对我国规模最大的15家酒店管理公司CSR公开信息的内容分析,发现样本企业CSR实践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①慈善捐助(特别是灾难性救济)、志愿者活动、创建绿色旅游饭店、节能降耗是样本企业CSR实践的主要内容;②样本企业把政府接待、支持政府工作看成是企业对政府责任的重要组成内容;③社区和社会、环境、员工、政府与客户等5大利益相关者是样本企业负责的主要对象,而对供应商、同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样本企业关注较少;④样本企业开始将CSR与企业核心业务关联,战略性CSR实践初露端倪;⑤企业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是样本企业披露CSR信息的主要方式,而独立的CSR报告或专栏被样本企业采用的较少。

    2013年03期 v.28;No.199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领导社会责任取向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唐健雄;涂馨;Bo H.Ferns;

    目前,中国酒店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酒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从很多维度研究了对酒店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但从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来研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还相对缺乏,不利于解决酒店员工满意率偏低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长沙地区高星级酒店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酒店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受员工对酒店领导者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感知、工作报酬、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影响,其中,工作报酬影响最大,其次为员工对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的感知、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通过控制工作报酬、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等要素,员工对领导者法律责任取向的感知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员工对领导者经济责任取向的感知,而员工对领导者道德责任取向的感知对工作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员工对领导者慈善责任取向的感知与工作满意度不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对降低员工离职率,培养酒店社会责任氛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3期 v.28;No.199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张玲;王尔大;

    目前,饭店业整体处于高能耗阶段,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但由于饭店并非属于碳排放的重点关注产业部门,因此,饭店的低碳管理研究经常被忽视。文章在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饭店低碳行为分类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两类11个观测变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对112家星级饭店问卷样本和专业人士访谈,进行非线性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效益、管理培训等内部驱动因素与饭店低碳行为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

    2013年03期 v.28;No.19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满意均衡——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游客满意与旅游购物问题的探讨

    陈永昶;徐虹;郭净;

    文章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游客满意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满意均衡的概念,并且探讨了旅游购物和游客满意问题出现的根源。研究指出,从供应链视角来说,满意是一种均衡,游客满意的实现要以旅游供应链上其他各方的满意为前提。旅游购物问题的出现并非单纯的导游服务质量或旅行社经营问题,其根源在于满意失衡。要想消除旅游购物问题,实现游客满意,必须建立起旅游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均衡的满意关系。满意均衡的实现不仅需要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营造健康的行业运行环境,而且需要培育成熟的旅游消费群体。

    2013年03期 v.28;No.199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2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城市居民购物满意度及影响因子分析——以芜湖市中山路步行街为例

    韩会然;焦华富;戴柳燕;

    居民购物满意度是居民对购物目的地的期望与到达购物地后对所花费成本、商品质量及所享受的服务等实际感知相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在购物目的地选择、认知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旅游城市芜湖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民对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居民在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平均为3.46,满意程度较为一般,其中,居民购物环境感知、购物服务感知、购物质量感知是其购物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购物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影响忠诚度,但购物配套设施感知因子对居民购物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居民购物满意度对忠诚度的路径系数为0.84,表明满意度直接影响忠诚度,从而间接对居民购物目的地决策产生影响。

    2013年03期 v.28;No.199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30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研究

    兰超英;张凌云;

    鉴于现有国内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方案不完全适用于旅游学科,文章运用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和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统计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0年公开发表的所有旅游学术文章,根据期刊刊载旅游学术文章的数量筛选出旅游核心区期刊,分析和计算了这些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频次、Web下载率、基金论文比、5年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按照5年影响因子的高低对刊载旅游学术文献的期刊进行了排序。得出了除旅游学科类期刊外,地理学、经济学和商业贸易等学科的学术期刊对于旅游学术文献的贡献率较大这一结论。

    2013年03期 v.28;No.199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展望

    唐顺英;

    文章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国家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库,获得2001~2010年期间573篇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从学位论文的数量增长、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区域等角度进行数理分析,试图总结目前旅游类博士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从一个侧面勾勒目前中国旅游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研究发现:近十年,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日益增多;多学科研究趋势日渐明显;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但分散化趋势明显;研究方法以概念性为主,但数理统计、构造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逐渐增多,越来越多博士生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案例地主要以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为主,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研究受到了很多博士生的关注。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问题的缺失、功利性明显以及跨学科研究薄弱等。未来的研究应在发现好的研究问题、拓宽研究视角、丰富案例区类型、加强研究规范等方面进行突破。

    2013年03期 v.28;No.199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袁勤俭;

    分析展示旅游学科领域的研究领域、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的研究机构、重要学术文献,是旅游学科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对2000~2010年间被CSSCI收录的旅游学科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旅游学科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被引作者、被引文献、被引期刊的知识图谱。发现我国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学术代表人物,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太紧密,高被引文献主要是吴必虎、保继刚、张捷、陆林等的著作和论文,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旅游与地理类期刊。通过对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为旅游学科研究者对研究本领域情况提供了借鉴。

    2013年03期 v.28;No.199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4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丽娟;李天元;王雪;

    随着公共投资审查的日益严格和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进行评价已经成为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目的地信息的多源性以及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营销绩效评价一直是目的地营销研究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绩效评价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活动绩效评价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28;No.199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