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法(草案)》的专题研讨(二)

  • 《旅游法(草案)》几个热点问题

    熊文钊;吴旸;

    <正>旅游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同时,因为缺少专门法律的规范,旅游市场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世界上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旅游法律。旅游法曾列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立法计划,但由于当时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且当时我国法治发展相对缓慢,导致旅游法草案未能提请审议。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

    2012年12期 v.27;No.19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对《旅游法(草案)》的评价与建议

    渠涛;

    <正>《旅游法(草案)》于2012年3月14日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第64次全体会议上审议并通过。看到这条消息,对于我这个既在旅行社做过随团领队,又在饭店做过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而今又专门从事法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其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

    2012年12期 v.27;No.19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关注公民福祉、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韩玉灵;

    <正>从理论上分析,世界各国旅游立法有不同的模式,关注点不尽相同。与其他各国旅游立法相比,我国旅游立法的最大亮点,体现在以人为本,将公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第一,《旅游法(草案)》的立法宗旨,宣示了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在章节构架、内容布局等方面,

    2012年12期 v.27;No.196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让公众享有更多的旅游福利

    刘锋;

    <正>一、旅游福利应成为重要的民生福祉今年"十一"最为火爆的"黄金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行热潮,体现了人们对旅游的强烈渴望和旅游市场的强劲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交通拥堵、景区拥挤、接待不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长假综合症难题。前段时间,旅游景点门票涨价也广受社会诟病。这些都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旅游时代正在到来,旅游

    2012年12期 v.27;No.196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应相互协调而非单向服从

    吴必虎;

    <正>旅游立法经过多年努力,最近才纳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旅游法(草案)》通过之前,旅游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国务院41号文件要求"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

    2012年12期 v.27;No.196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法——旅游者权益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孔令学;

    <正>目前,我国已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进行扶持促进,推动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实现旅游行业和产业发展与公众旅游需求的有机对接,确保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

    2012年12期 v.27;No.19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法(草案)》与旅游合同的有名化

    宁红丽;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以专章(第五十二至六十五条)规定了"旅游服务合同",这意味着旅游合同将作为有名合同出现在我国立法之中。这不仅将填补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旅游合同私法控制规范上的空白,而且也将完善合同立法,进而丰富我国的债法体系。现代立法中,典型合同立法的主要机能应当在于为

    2012年12期 v.27;No.196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谈谈《旅游法(草案)》第一条

    秦岭南;

    <正>我国现有立法,多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阐明立法目的,称为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条款。开篇的立法目的条款从功能上起码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对外要能回应到现实,即从法外要回答立法的现实必要性;第二,对内要能衔接得住,即在法内要起到"元规则"作用,与其他条文形成内容上、逻辑上的

    2012年12期 v.27;No.196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人类学与社会学视野中的旅游(三)

  • 为权利讲述真理还是对权利讲述真理

    保继刚;

    <正>Speaking truth for power or speaking truth to power(为权利讲述真理还是对权利讲述真理)——最近在阳朔由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旅游前沿研究方法博士生高级研修班"上,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苏晓波助理教授在讲课

    2012年12期 v.27;No.196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研究的边界

    苏晓波;

    <正>社会科学的很多分支正在经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很多学科强调自己的学科属性,凸显自己的核心关注,以此来区分自己和其他学科的差异,划定各自的边界,例如,人类学关注文化和日常生活,社会学关注社会关系和转型,地理科学关注空间和地域,

    2012年12期 v.27;No.19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文化角度探讨旅游研究的三个维度

    高崇;

    <正>综观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大致可以梳理出两个主线:一是把旅游看作经济活动,以研究经济行为的理性选择范式和量化方法,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去研究旅游经济;另外一个研究范式则反对把旅游单纯化为经济行为,坚持把旅游看作是社会和文化活动,更加关注旅游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

    2012年12期 v.27;No.196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类学者眼里的旅游

    范可;

    <正>旅行与人类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人类学叙事或者民族志来自旅行者,无论他们是学者、传教士,或者军人。他们带回来的大量的、有意义的关于异族与异文化的纪录,以及后来出版的书籍,引起了18世纪和19世纪许多学者的关注,也刺激了人文主义者试图对人类的文化多样性进行理解的尝

    2012年12期 v.27;No.19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类学家如何成为旅游行业中的文化专家

    柯群英;高崇;

    <正>进入21世纪,旅游人类学不断面对新课题,进行新的转向。文化在旅游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业需要找寻新的景物和景点,去满足来自个体和大众旅游的多样化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寻找原汁原味而且带有奇异色彩的旅游资源,风靡一时,结果是不论当地的文化承载者同意与否,他们

    2012年12期 v.27;No.19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中的主客交往与文化传播

    孙九霞;

    <正>社会交往是旅游的重要过程,东道主和旅游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客交往,其文化也出现了双向的传播和互动。旅游开发社区所面临的文化交往、文化传播日益广泛,并且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生活本身。旅游中所揭示出的主客互动,似乎不是哪一个

    2012年12期 v.27;No.19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民族旅游的麦当劳化——以白马藏族风情游为例

    刘志扬;

    <正>去那些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迥异的民族地区旅游,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异文化风情,成为现代都市人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过去那些偏远

    2012年12期 v.27;No.196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致谢2012年《旅游学刊》审稿专家

    本刊编辑部;

    <正>为确保刊发论文质量,《旅游学刊》一直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经统计,2012年共有73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旅游学刊》的论文匿名评审,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2012年12期 v.27;No.196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旅游权利的内涵

    傅林放;

    对《旅游权利法案及旅游者法典》的误读造成了对旅游权利理解的诸多混乱。文章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旅游权利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针对经营者享有的旅游民事权利,个人针对国家享有的公民旅游权利。前者系私法权利,包括法定权利、约定权利,这一类权利甚少争议。后者属公法权利,包括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旅游资源享用权,这一类权利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内涵都十分混乱,比如错误地将休息、休假权、旅行自由等权利视为旅游权利。上述两类权利中,公民旅游权利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存在救济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权利整体的现实价值,它可以成为旅游法的价值支撑,并作为统一旅游法律体系的核心原则。

    2012年12期 v.27;No.196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比较与定位:中国法上旅游辅助服务者概念与责任体系解构

    张力毅;

    《旅游纠纷司法解释》首倡"旅游辅助服务者"之概念,惟其概念内涵与比较法上之履行辅助人相比已有了很大的限缩:要求旅游辅助服务者必须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且公共交通之提供者亦不在概念的辐射范围内。而当旅游辅助服务者提供瑕疵给付侵害旅游者权利之时,涉及三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殊为复杂: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者承担侵权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因旅游经营者可凭借合同进行追偿,故旅游辅助服务者往往是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因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对旅游者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旅游者在诉讼中只能择一提起。

    2012年12期 v.27;No.196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发展

    魏小安;金准;

    中国交通体系的全面革新推动了"高速时代"的到来,而旅游业的格局和增长与地理集聚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交通的改善,将降低旅游业的交易成本,推动集聚和扩散作用的互动变化,改变旅游业的空间格局和增长方式,这将对中国旅游业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高速时代"将开创旅游业新的局面,发生同城化、近城化、网络化、网格化等多种变化,游客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旅游目的地选择将被重新分配,中国旅游业还将拥有新的价值、面对新的问题。文章旨在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研究这些变化,分析中国旅游业将产生的新的格局,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2年12期 v.27;No.196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

    殷平;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文章从高速铁路提高可达性、降低旅行成本以及促进旅游产业要素流动等三个方面,建立了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为例,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与旅游空间重构的实践经验。最后,文章以郑西高铁为例,对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郑州的陕西旅游市场规模将扩大;沿线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和产品错位开发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旅游站点。

    2012年12期 v.27;No.19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5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特许经营或管理合同:酒店国际化扩张的战略选择

    贺小荣;罗文斌;

    特许经营与管理合同是现代酒店业在全球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内地跨国酒店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运用Probit建模方法,研究发现,国家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越大酒店经营规模越大,相对于特许经营而言,酒店国际化扩张中采用管理合同的几率越小;区域法律风险越大、教育水平越高、国际经营经验越丰富酒店企业的空间分布越分散,相对于特许经营而言,酒店国际化扩张中采用管理合同的几率越大。研究结论对我国旅游酒店集团的国际化扩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年12期 v.27;No.19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星级饭店客人感知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文吉;潘玲;

    国内外对饭店舒适度的研究停留在一般概念性探讨上,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文章以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等相关理论,得出饭店舒适度的概念,并初步构建饭店舒适度指标体系。然后以高星级饭店入住者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频数分析、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筛选并确定了高星级饭店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显示,客人感知舒适度一级因子中,心理舒适度受重视程度最高;客人总体舒适度感知受知觉舒适度边际影响较大;从行为舒适度来讲,外部环境行为与内部环境行为同样对客人舒适度感知产生较大影响。舒适度与顾客满意度相关性较高,饭店舒适度对顾客满意度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影响高星级饭店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由高至低依次是基本服务、人体感知、外部环境行为、设施用品、个性服务、内部环境行为和装饰风格。

    2012年12期 v.27;No.196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

    曹兴平;

    文化绘图作为国外文化资源管理和旅游规划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论,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明显不足。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文化绘图的研究和实践,将其应用于文化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和管理及社区文化资源管理,并从人类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分析了必要性、可能性及关键问题。通过"乡村空间模型"在乡村旅游语境下的解读及对文化绘图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文章认为,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村生活、乡村表述及乡村地方性的三位一体,中国文化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作并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完整、真实地解读当地文化资源,并将其向旅游业转化。因此,文化绘图有利于组织整合嵌入乡村社区的文化资源,可有效解决社区参与中社区本位的缺失问题,并激发旅游业发展的社区内动力,强化合作网络,促进体制创新。

    2012年12期 v.27;No.196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3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

    邵隽;张玉钧;李雄;李昭;

    近年来出现的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运营的市民农园,为我国都市居民休闲方式及城乡可持续发展均提供了新理念与实践案例,但目前国内旅游及休闲学界缺少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文章选取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运营的北京郊区"小毛驴市民农园"为案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提出都市农夫休闲EARTH模式,即Education(教育)—Association(社交)—Relaxation(放松)—Trust(信任)—Health(健康)模式。期望研究成果能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相关部门对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的重视:加强对都市居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教育(education),增强社区联系(association),满足都市居民到农园的放松需求(relaxation),建立社会信任(trust),倡导健康生活方式(health),从而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2012年12期 v.27;No.196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实证研究

    李文明;

    环境教育研究是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之一,而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效果评价是该领域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议题,研究结果将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开展和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采用实验对比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样本组,对前者在实验控制的状态下施加事先设计好的环境教育干预,对后者,使之处于惯常情况下;然后运用前期研究成果来测量和评价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干预的成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宏观尺度即第一层指标中,实验组综合得分的平均分、中位数、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平均分的等级高出对照组将近2个级差;实验组对环境教育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旅游者"生态旅游者程度"自我评价情况要远远优于对照组。在中观尺度第二层中的7个二级指标中,实验组除在技能、行为、意愿3项指标上微高或稍高于后者外,在知识、意识、伦理观念、评价与建议4项指标均上明显或非常明显高于后者。上述结果均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环境教育干预的积极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环境教育干预、样本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旅游动机和"游前"旅游经历4个因素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

    2012年12期 v.27;No.196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遗产旅游地平遥古城本土小企业的空间聚集

    陶伟;王花妮;

    历来经济地理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往往将旅游目的地小企业的空间集聚视为一种自然常态,认为理应如此。而关于旅游目的地小企业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对其实体自身属性的梳理与探究,如小企业的规模特征、性质、经营特征及从业人员特征等方面,对小企业尤其是根植性很强的本土小企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空间效应未做过多涉及。文章选择遗产旅游地平遥古城作为案例地,以特有的本土小企业即推光漆器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深入访谈等方法对其特征、形成机制及社会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土小企业在遗产旅游地平遥古城表现出高度的地理空间集中性、社会网络化、地方根植性、环境共享性、高度的社区参与性、垄断性及专业化分工的特征。

    2012年12期 v.27;No.196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动机及其市场细分研究

    孙梦阳;石美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文明和记载历史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游憩利用与开发的价值。研究发现,追求审美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的3大动机。以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动机为细分变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分为小康文化型、经济求知型和平稳审美型3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域内外游憩者动机及决策偏好存在差异,所在地域内的本地居民在非遗的3个游憩动机方面的感知与诉求明显高于地域外的游客。这些结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中的市场细分和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游憩者的市场开发和促销推广提供了思路。

    2012年12期 v.27;No.196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科理论视野下旅游学科建设反思

    宋子千;

    基于学科理论,文章对旅游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旅游成为学科的可能性以及旅游作为学科的成熟度——进行了讨论,指出旅游研究由于没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可能发展成为传统学科,但在社会实践需要的推动下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学科;旅游学科的不成熟更多地体现在内在建制而非外在建制,主要影响因素则在于旅游研究对象的分散和研究深度的丧失。文章还结合对现代知识生产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学在学科内成长的重要性。

    2012年12期 v.27;No.19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学刊》2012年(第27卷)1~12期总目录

    <正>~~

    2012年12期 v.27;No.19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