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旅游、冷思考:智慧旅游之我见

    高天明;

    <正>自从3年前国务院确定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战略目标之后,中国旅游业迎来了全方位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各地和各级政府纷纷把发展现代旅游业列入了各自的"十二五规划",智慧旅游作为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抓手也被炒得越来越热。

    2012年09期 v.27;No.19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国际旅游信息化研究

    梁尧忠;罗振雄;

    <正>近年来,信息科技与旅游业的协作进展显著,信息科技在旅游的运作和管理等应用上愈来愈普及。自1980年起,国际旅游研究的学者一致认同信息科技的出现将改变旅游业的惯例、策略和整个行业的

    2012年09期 v.27;No.19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网络交易中的顾客关系管理

    白凯;

    <正>近年来,伴随网络交易在商业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实体经营竞争压力逐渐增加,其影响也伴随延续到虚拟网络交易平台之上。网络特性使旅游商品及相关新闻迅速公开,使顾客在第一时间就能决策购买适合的旅游产品,无论是单独购买或

    2012年09期 v.27;No.193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网络公关——信息时代旅游营销的新策略

    钟栎娜;

    <正>进入信息时代和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愿意用更多元的视角来接受信息,开始逐渐习惯用自己的方式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寻找需要的信息。信息受众正在向互联网转移,对电视、报刊和人

    2012年09期 v.27;No.19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互联网技术成为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

    杨彦锋;

    <正>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

    2012年09期 v.27;No.19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建设以移动通信和物联网为特色的智能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杜军平;

    <正>目前,旅游信息服务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面向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全程旅游信息服务;缺乏随身的移动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对游客情境和需求、车辆和其他旅游资源时空位置和状态的感知能力。而移动通信技术、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2012年09期 v.27;No.193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出境旅游超前发展初探

    戴学锋;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几年中,中国出境旅游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超过20%,正是在此阶段中的2002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到达1660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同年的16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这个阶段,正是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2000美元的过渡阶段。尽管出境旅游政策对出境旅游具有重要影响,但最终影响出境旅游能否成行的还是经济因素,即所谓的有效需求。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旅游消费阶段,更有学者提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产生爆发式的出境旅游需求,达到3000美元即产生洲际旅游需求云云。文章通过对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0000美元才是出境旅游爆发的阈值,且迅速超过10000美元的阶段才是保持出境旅游稳定增长的前提。对比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与经济背景的关系,不难得出中国出境旅游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中国出境旅游的超前发展仅仅是中国收入两极分化的结果。

    2012年09期 v.27;No.193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研究——以目的地品牌个性为分析指标

    曲颖;李天元;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变得格外突出。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目的地定位的系统研究还很有限,特别是这一研究分支表现出对旅游者非功用性消费需求关注不足、滞后于最新旅游需求发展态势的局限。鉴于此,文章构建并实际阐释了一个以目的地品牌个性为核心定位分析指标的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模型。阐释案例为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目的地在国内消遣旅游市场上相对于其北方4个紧密竞争对手的定位分析。调研工具为自填式问卷,其中的海滨城市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通过实施文献回顾法、经验调查法和预测试加以确定。通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单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识别出对大连非功用性定位最有用的目的地品牌个性特质为题目"多才多艺的"。文章的主要理论创新为将目的地定位工作纳入了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框架之下,而实际管理启示则是有助于大连品牌定位主题的开发和相关目的地品牌化工作的开展。

    2012年09期 v.27;No.193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山岳型滑雪旅游地MESH问题探讨

    李飞;刘敏;

    山岳型滑雪地是滑雪的起源地和代表地。近年来,我国滑雪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2010~2011年滑雪季中国滑雪人次与先前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山岳型滑雪地的现存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将滑雪旅游地划分为山岳型、城市公园型和室内型3种类型,基于山岳型滑雪旅游地在经营管理、生态环境、季节性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特征和复杂性考虑,将其确定为研究对象。文章将山岳型滑雪旅游地15年来的主要发展问题——管理与经营(management and operation)、生态环境(ecology andenvironment)、季节性(seasonality)、度假地建设(holiday resorts construction)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监督缺位问题、滑雪地建设与环境政策问题、滑雪旅游特有的反季节性与动态季节性问题等,以期抛砖引玉,唤起更多学者关注滑雪旅游产业发展。

    2012年09期 v.27;No.193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陈建设;朱翔;徐美;

    旅游中心地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文章首次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可行的;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工具。

    2012年09期 v.27;No.19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本地旅游需求驱动的旅游地空间系统重构

    黄华;王洁;明庆忠;王峰;

    旅游地空间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易受空间内外部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要素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以外来旅游需求为牵引的传统旅游空间系统及其不足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民休闲和内需扩大战略背景下本地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变化,重构了内外需求更为平衡条件下的新旅游地空间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空间外部环境、通畅高效的信息流、域面平滑流畅的旅游地发育、便捷立体的旅游通道、趋向均衡互补的内外部旅游市场等内涵,从而对传统旅游空间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12年09期 v.27;No.19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论

    李雪;董锁成;李善同;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处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系统形成、演化的过程以及系统结构与功能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界定,文章从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集聚扩散、系统空间组织形态、系统演化模式及演化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以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2年09期 v.27;No.193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游客期望、使用和评价研究——基于知识需求的分析

    甘露;卢天玲;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当前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游客的知识需求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并影响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文章以成都金沙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游客的知识需求和博物馆解说系统期望、解说工具使用,以及游览后的知识获得和解说系统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游客具有较高的知识需求水平,对博物馆解说系统在知识丰富性、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游客对知识需求和解说系统的不同期望水平并未对解说工具的使用比例整体上造成明显的影响,然而游客对解说工具的使用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知识获得和解说系统的评价;游客的期望只在部分程度上得以实现,而且体现出超过较低期望游客的预期,但未达到较高期望游客要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金沙博物馆解说体系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2012年09期 v.27;No.193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态度的关联研究——以长沙市居民为例

    许春晓;田媛;姜漫;王洁;

    家庭是旅游态度形成的最重要环境背景,也一直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织单元,探究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态度的关系意义重大。文章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制定旅游态度量表,以问卷工具面向长沙市居民进行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得到了追求享受、强调卫生、看重设施、向往体验、关注身心健康等5个方面的旅游态度主成分,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再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态度5个主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进,人们愈发追求享受、看重设施、关注身心健康。无巢期人群看重设施和关注身心健康的表现低于其他阶段人群,空巢期人群追求享受的表现高于其他阶段人群,空巢期、鳏寡期人群关注身心健康的表现高于其他阶段人群,满巢期人群向往体验的表现高于其他阶段人群。

    2012年09期 v.27;No.193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0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丽江大研古城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酒吧发展为例

    孙九霞;王心蕊;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日益显著,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大研古城自旅游开发至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古城原生文化也经历着某种程度的变迁。文章在两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古城酒吧发展的视角,探求反映古城文化变迁过程,并应用乔治.里茨尔"虚无"与"实在"理论分析古城酒吧发展过程中"虚无"与"实在"的表征及动因。

    2012年09期 v.27;No.193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5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北京798艺术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边缘化现象及其解释

    张骁鸣;陈熙;

    对于国内蓬勃发展多年的艺术区而言,及时总结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矛盾,将成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的必要前提。文章以北京798艺术区发展过程特别是其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原厂工人的遭遇为例,分析了他们在活动空间、利益分配、文化认同、决策参与等多方面遭遇的"边缘化",并使用社会交换理论对边缘化的成因给出了初步解释。

    2012年09期 v.27;No.193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以理性思维构建旅游学科

    王健;

    文章从对旅游学科尴尬处境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如何以理性思维构建旅游学科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历程,提出并分析了旅游学科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即文献基础、理论基础、人才基础以及各自的内容和特点。文章认为,旅游学科的文献基础包括学术研究文献、旅游实业界经营管理运作文献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文献,以学术研究文献为核心和重点。最后,文章讨论了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层面构成,最能体现旅游研究特点的方法论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2012年09期 v.27;No.193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

    金雪芬;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的素养和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2年09期 v.27;No.193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哲学?——兼评《旅游哲学引论》

    张斌;

    《旅游哲学引论》以其创新性填补了国内旅游哲学的学术空白。该书本着反思和批判的研究态度,以旅游概念作为逻辑起点,试图由此建立旅游哲学的体系。文章认为,由于作者未能坚持反思的批判的研究思路,在构建旅游哲学时出现很多问题。文章对该书的逻辑起点、论证思路的逻辑走向以及旅游哲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指出以旅游概念为逻辑起点,要坚持对其进行前提追问、反思和清理,才能在此上逐步构建起以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为主体的旅游哲学体系。这种建立在哲学逻辑之上的研究体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旅游哲学体系。

    2012年09期 v.27;No.19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