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稿

  • 观光与转变中的文化资产价值:访古以开创未来

    Mike Robinson;

    <正>University of Birmingham-Ironbridge Institute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 Association with UNESCO UNITWIN Network-Tourism,Culture,Development(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and Centre for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UK 2013年4月5~9日,中国台湾台北在国家、区域及社会中,文化资产不仅是认同感符码,而且比以往更全面地嵌入全球消费当中。观光客参观自身及他处历史的方法主要有二:造访各式各样的实体遗迹,或参与各种形式遗留下来的仪式和行为。

    2012年08期 v.27;No.19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互联网对旅游分销渠道的影响

    张朝枝;

    <正>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信息传播,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分销渠道的首要功能是提供信息和促进交易(Buhalis,2001),互联网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旅游分销渠道(Buhalis,1998;

    2012年08期 v.27;No.19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服务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新趋势——意见领袖与微电影营销

    邵隽;

    <正>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旅游服务业营销带来了空间的机遇,目前旅游服务业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出现了意见领袖营销和微电影营销两种新趋势。旅游服务的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商业来源和社会来源两大

    2012年08期 v.27;No.19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社会化关系营销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

    张卉;

    <正>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在互联网大盘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微博以296%的年增长率和2.5亿的使用人

    2012年08期 v.27;No.19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信息时代的中国旅游产业变化

    鹿晓龙;

    <正>2011年注定是在线旅游行业备受关注的年度。4月,总部位于南京的途牛旅游网在创立5年后,获得了由红杉资本、乐天集团和DCM等多家机构共同投资5000万美金,这是继2009年和2010年以来的

    2012年08期 v.27;No.19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企业网络声誉评价与管理:意义与实施方略

    吴涛;

    <正>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1995年才开始出现专业的旅游网站。近年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0年9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元人

    2012年08期 v.27;No.19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旅游业发展探析

    李君轶;

    <正>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旅游产业正步入产业融合时代,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出现了大

    2012年08期 v.27;No.192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标准化的模型与方法——经由旅游标准化实践的理论建构

    杨彦锋;蒋艳霞;李鹏;

    文章从旅游标准化实践中的标准失效、标准优劣判定难等现象切入,选取旅游标准化作归纳研究对象,对标准化的一般方法与模型进行理论建构。提出标准化需要遵循规范的程序,应用适用的模型,实施前需要施行定性的同质性判别步骤,以确定标准化对象以及标准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化的对象特质和目标,确定使用可拆分对象的"分解式"标准化模型还是"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两个模型间互斥),以达到标准化的有效性。

    2012年08期 v.27;No.192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桂林阳朔西街案例

    徐红罡;马少吟;

    旅游小企业由于其生活方式动机而区别于其他行业企业,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解释力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阳朔西街36家旅游小企业创业者的半结构性访谈资料的质性编码,发现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经历了机会感知、识别和创造三个过程,机会评价贯穿于机会识别过程的始终。环境因素是旅游小企业创业机会识别的动力源泉,先前知识经验及社会网络的影响突出。创业动机不同,机会识别过程的考虑因素也有所不同。生活方式型创业者注重自身兴趣爱好及经验知识的运用,追求精神回报;维持生计型创业者属于市场追随者;商业型创业者注重投资回报率,会进行一定的分析考察。但是,旅游小企业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它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创业者个人及亲戚朋友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思想分析。

    2012年08期 v.27;No.192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3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近15年来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进展

    武真真;章锦河;

    后福特主义的消费形式使得经营灵活、个性化的旅游小企业蓬勃发展,其在数量上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企业的主体,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理论界对于旅游小企业的关注也逐渐增加。国外学术界对旅游小企业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研究体系渐趋完善;而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则刚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国内旅游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的现实极为不符。为此,文章试图通过对近15年来国外相关文献的详细梳理,引起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2012年08期 v.27;No.192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组织学习对饭店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唐健雄;施娟;Bo H.Ferns;

    在全球经济转型背景下,饭店为推动服务创新,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多变性,越来越重视组织学习。文章以长沙、三亚高星级饭店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饭店组织学习对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记忆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影响较强,知识获取对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影响较弱;饭店必须综合考虑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记忆等要素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才能有效提升饭店持续创新能力,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2012年08期 v.27;No.192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对一线员工服务绩效影响研究——以酒店和旅行社为例

    李艳丽;丛艳国;龚金红;

    在以往的服务管理研究中,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很多,然而没有文献研究员工对服务的概念性界定对服务绩效的影响。基于行为识别理论,文章提出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对一线员工的服务绩效存在影响。该研究利用旅行社业和饭店业402名一线服务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部分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设,实证结果发现:(1)对顾客理解型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具有最高的角色外服务绩效,对工作规范型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具有最低的角色外服务绩效;(2)对工作规范型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具有最低的角色内服务绩效,对顾客理解型和手段型服务认知—行为模式具有较高的角色内服务绩效。

    2012年08期 v.27;No.192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服务补救中自我调节导向对顾客感知公平的调节作用——基于旅行社的实证研究

    陈国平;边二宝;李呈娇;

    文章以旅行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寻服务补救中顾客自我调节导向心理特征对感知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失败背景下旅行社实物补救的确主要影响游客感知结果公平;自我调节导向在实物补救对游客感知结果公平的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趋利导向游客在遭遇服务失误后更偏好"多获利"的补救措施,而避害导向游客则更偏好"少损失"的补救措施;自我调节导向在实物补救对游客感知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的影响中并无显著调节作用。文章同时讨论了研究结论对服务营销管理的启示。

    2012年08期 v.27;No.192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负面情感事件对一线服务人员情绪、满意及承诺的影响——以高交互服务行业为例

    杜建刚;马婧;王鹏;

    高交互性是服务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会与顾客高频率接触,并通过与顾客的互动传递服务价值。在服务传递过程中通常会伴随出现一些情感事件,多为服务失败等负面情感事件,影响服务人员的情绪和满意。该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高交互服务行业中情感事件对一线服务员情绪影响的模型,并以餐饮业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证实:管理者关怀导向和雇员的事件归因会对员工负面情绪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其内部补救后的满意和情感承诺;同时,服务人员的情绪智力差异对模型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文章阐述了研究结论与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012年08期 v.27;No.192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高尔夫政策变迁与效果研究

    何莽;

    文章对中央政府20多年来涉及高尔夫的政策研究表明,我国的高尔夫政策经历了"支持——限制——禁止"3个阶段。其中,规范和限制高尔夫用地类型的政策起到了较好效果,但限制和禁止高尔夫项目发展的政策失效;政策失效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及文化、体育、旅游部门具有建设高尔夫项目的合理诉求和强烈动机,导致高尔夫政策前后不一致、部门不一致和上下不一致;对高尔夫采取规范发展政策将能起到更好效果,有利于高尔夫项目合理规划,促进高尔夫旅游科学发展。

    2012年08期 v.27;No.192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转型期居民对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感知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方远平;毕斗斗;甘巧林;

    转型期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政府及公园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鲜有关于居民对公园管理政策感知的研究。在2009年广州市施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背景下,文章以市区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对公园访问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近半数被访者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持肯定态度,近1/3的被访者反对该政策,其余持中立态度;2.分析居民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因子,得出3个正面感知公因子和4个负面感知公因子;3.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差异,发现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对"丰富市民休闲生活"、"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等正面公因子和"导致商品娱乐设施价格上涨"、"影响公园休闲环境"等负面因子的差异明显。最后,根据公园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公园管理政策的相关建议。

    2012年08期 v.27;No.192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的实证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王纯阳;黄福才;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界定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并借鉴"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价法",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在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不同差异,而且根据这3个维度可以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在村落遗产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等各不相同,对于村落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2012年08期 v.27;No.19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游憩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为例

    钟洁;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合理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谱系。

    2012年08期 v.27;No.192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

    冯娴慧;戴光全;

    农业景观的特质性是农耕活动千百年演变积累下来的人地关系,表现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叠加的土地形态,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景观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若缺乏对农业景观特质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盲目采用城市景观建设方法来指导农业景观的建设,将导致农业景观特质性核心价值的消失与乡土特色的丧失。农业景观资源的科学旅游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业景观特质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依据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三生"功能,提出整体性、资源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协调共生原则以及农业景观特质性的系统保护模式,并以广东南海西樵旅游开发中西樵山七星村的传统特色农业景观"桑基鱼塘"有机再生为例,分析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实现农业景观特质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012年08期 v.27;No.192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5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