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产业高度化的本质特征:产业融合与信息化

    师守祥;

    <正>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我国旅游业谋求"转型"由来已久,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指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国务院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此后,在我国旅游

    2012年07期 v.27;No.191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无“网”不胜——全球化视野下的香港旅游网络营销

    杨晶;戈双剑;

    <正>作为一个逻辑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在全球化大潮的影响下,旅游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网络营销成为这个时代的全球旅游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竞争手段。一、旅游网络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并不对立旅游营销的形式是由旅游需求的性质和供给行

    2012年07期 v.27;No.19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信息技术发展与旅游者行为研究

    黄潇婷;

    <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并且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通过商业信息服务的渠道获取人们的行为数据变得具有可行性,而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以及在人群中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通过信息服务渠

    2012年07期 v.27;No.191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信息化作为旅游产业融合方式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

    黎巎;

    <正>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质的飞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以及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第一次蒸汽技术革命和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之后,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

    2012年07期 v.27;No.19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进步

    罗浩;

    <正>2011年9月,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推动旅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努力把

    2012年07期 v.27;No.191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需求泛化与信息共享驱动下的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李云鹏;王京;

    <正>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的"天然"属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业融合的社会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由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信息

    2012年07期 v.27;No.191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

    保继刚;左冰;

    文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和法经济学分析,指出了旅游吸引物权存在的事实和现实基础,提出从法律上确立旅游吸引物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对旅游吸引物权的具体立法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以助于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和旅游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性以及农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积极性。

    2012年07期 v.27;No.191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遗产旅游与社区参与——以北京慕田峪长城为例

    苏明明;Geoffrey Wall;

    文章以慕田峪长城为案例,探讨了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自1988年开始发展旅游以来,慕田峪长城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长城旅游景区。慕田峪村紧邻旅游区,村民也广泛参与到景区旅游发展当中。通过2008年12月对慕田峪景区经营小商铺的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文章评估了世界遗产地评定和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慕田峪村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当地遗产保护、旅游管理和社区参与的现状。研究表明,受访者高度认可了世界遗产地评定对旅游和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旅游对社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然而,社区居民也逐渐认识到旅游对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和社区参与关系的理解。

    2012年07期 v.27;No.191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国传统文化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研究——以书法景观为例

    张宏磊;张捷;

    书法景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景观体系中的文字景观组成是城镇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特色景观和重要休闲体验对象。对书法景观的体验限制将导致书法景观实际功能的丧失,使书法景观不能显著提升旅游者场所感知、文化认同、参与及满意度。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合休闲和旅游研究中限制因素的概念框架,结合书法景观体验场景进行整合修正,形成了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量表,并采用该量表对具有典型书法景观的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游客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分析,以研究书法景观的体验限制问题。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存在个人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与结构限制因素的三因子结构,证实了书法景观体验中存在限制阶层结构。元模型(Meta model)结果也表明书法景观体验中的限制协商过程的存在。另外,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限制因素的影响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限制阶层结构。研究对于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在旅游中的应用场景有所拓展,针对书法景观这一特殊的体验对象的限制因素探讨将有助于对不同活动场景下的旅游限制因素的研究。

    2012年07期 v.27;No.19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八景文化的旅游学分析

    任唤麟;

    "八景"曾是重要的地域文化景观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非功利性、山水人文化与人文景观化、审美意境典型性及景观的多元融合等文化特征,并因相沿袭久而起到文化承传的作用。八景又是一种景观(景点)塑造与资源利用文化模式,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宣传与指南等功能。在当今的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八景文化不仅具有资源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2012年07期 v.27;No.19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偏好的差异性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

    梁家琴;杨效忠;冯立新;王荣荣;

    山岳型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是提升景区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景区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容易偏离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同时借助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了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结果表明:(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不显著;而对文化印象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较为一般;从文化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的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2)采用IPA模型,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差异,得出继续努力、过度表现、低优先改进、重点改进4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2012年07期 v.27;No.191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多目标定价机制研究

    雷宏振;邵鹏;雷蕾;

    传统产品定价研究大都从市场供需出发,以利润最大化来设置产品价格。然而景区门票价格是由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景区门票定价不仅要满足景区经营方的利润最优目标,还应符合景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社会福利目标。文章通过建立景区基于利润最优目标、生态承载力目标和社会福利最优目标模型,证明了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景区应该以产业利润最大化来制定门票价格;当景区生态承载能力低于产业利润最优的游客数量时,票价应该根据生态承载人数来制定;当公共景区基于社会福利最优定价时,完全免费并不一定是社会福利的最优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多目标定价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杭州西湖景区案例对多目标门票定价机制进行了动态综合研究。

    2012年07期 v.27;No.191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云南石林景点导游作为景观的旅游建构

    史艳兰;

    文章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云南石林景点导游作为旅游景观的建构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民族身份、性别在导游准入、导游管理中的认识和变化,以及导游自身的文化展演和符号行为等,以此呈现人、人的景观被规范到自然景观中,从而成为共同旅游景观的这一实践过程,并透过这一过程反映当地人的旅游实践。同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脉络下,对大众旅游表现出的不同意涵,该个案希望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2012年07期 v.27;No.191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世界遗产地旅游企业环境行为及其驱动机制——张家界饭店企业实证

    王凯;黎梦娜;葛全胜;

    世界遗产地旅游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到区域环境质量。文章利用6大类33个环境行为指标,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所在地张家界市的饭店企业环境行为进行测度;同时,构建饭店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量表,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析饭店企业环境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张家界饭店企业环境行为总体均值得分较低(1.72);6个环境行为指标组的均值分别为1.82、1.70、1.63、2.02、1.59和1.43,其中,环保知识掌握、环境管理沟通和节水管理等3个方面的环境行为表现较为欠缺;在大多数环境行为指标的得分上,高星级饭店并未与低星级饭店、社会旅馆拉开明显差距;利润动机、政府环境规制压力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压力是饭店企业环境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管理层环境意识和事业动机对饭店企业环境行为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2012年07期 v.27;No.191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游客满意度指数"课题组;戴斌;李仲广;唐晓云;杨宏浩;何琼峰;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旨在以旅游者视角来评价"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软环境。该研究根据满意度理论和扎根理论,结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实践需要,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调查体系,并以2010年全国50个城市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游客满意度的总体及区域特征。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包含现场问卷调查、网络评论调查及旅游投诉与质监调查,2010年全国整体处于78.95的"基本满意"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建议推广"大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涉旅行业服务质量和城市综合配套服务。

    2012年07期 v.27;No.191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8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群体特征与行业满意度——以青岛和烟台的旅游非正规部门调查为例

    郭为;秦宇;王丽;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研究文献,梳理了背后的研究脉络,构建了一个非正规就业的进入分析框架,提出了研究假说并进行了验证。文章以青岛和烟台的旅游非正规部门为例,利用第一手调研资料分析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满意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2年07期 v.27;No.191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网络时代听力有障碍年轻群体娱乐休闲研究

    陈文力;

    随着我国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娱乐休闲活动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提供给残疾人的娱乐休闲活动则很少。而这一弱势群体的娱乐休闲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文章选取听力有障碍年轻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这个弱势群体的沟通方式与沟通障碍、娱乐休闲对他们的作用以及网络对听力有障碍年轻群体娱乐活动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以问卷调查、访谈和QQ聊天为手段,对北京第四聋哑学校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100名听力有障碍学生进行了调研。在对调研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深度休闲理论,提出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网络娱乐和网络学习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在满足他们娱乐休闲需求的同时,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012年07期 v.27;No.191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结构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况——理性回顾、审视与反思

    高军;马耀峰;吴必虎;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PFD)和外文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 Databases(ESDD)检索到的相关旅游论文,文章分析了学术期刊文献反映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旅游相关研究与应用概况,对近期(指2008年至今)SEM在国内外旅游中的研究内容与重要发现进行了回顾,对该方面表现出的国内外差异进行了反思,并从方法论的视角对SEM近期在国内外旅游研究应用中显现出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以期明晰SEM的旅游研究概况,揭示其近期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异同,为更加科学恰当的应用该方法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2012年07期 v.27;No.191 9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4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旅游学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名单

    <正>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工作经过发布申报公告、受理期刊申报、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建议资助名单等环节,已于日前结束。《旅游学刊》位列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的共有100家。其中,有37家来自高校(如北京大学5家,中国人民大学5家,华中师范大学2家,南开大学2家,北京师范大学2家,其余院校为1家),25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家来自各省或直辖市社科院或社科联,20家来自社团组织或出版机构。

    2012年07期 v.27;No.191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