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凌云;
<正>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目前,国内无论是信息技术界,还是旅游学界和业界,都还没有较为一致的定义。有的只是简单地将旅游电子商务、数字化景区又用"智慧化"的概念重新包装。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集成,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
2012年02期 v.27;No.18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金卫东;
<正>智慧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为支撑,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类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应用平台。"智慧旅游"对于构建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2期 v.27;No.18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羊山;
<正>随着人们旅游经历的丰富程度提高和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自助出游,估计目前已经达到或超过70%。2010年我国出游量达到21亿人次,那么就有近15亿人次游客是自助出游。这些散客需要自己收集旅游信息、规划旅游行程、预订各种票务,而这些信息散落在各个旅游局、电子商
2012年02期 v.27;No.186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建民;
<正>具有公信力与目的地产业链信息整合力的政府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网站建设,以及制定与遵循旅游信息收集、编制与发布的质量标准是旅游目的地有效推广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
2012年02期 v.27;No.18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秦良娟;
<正>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推进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转型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中长期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Web2.0的应用模式使得用户成为网络的中心,网络成为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享受旅游服务、展现旅游过程感受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对于旅游业提升信息化程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旅游供应链中存在
2012年02期 v.27;No.18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云松;詹兆宗;
<正>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期。一方面,大众化、常态化、散客化和品质化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旅游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建设旅游城市已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目的地建设中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并重的战略工程。
2012年02期 v.27;No.186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爽;黄福才;钱丽芸;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公共服务的广泛社会需求、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以及旅游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已经对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以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理论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实践,明确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过程中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探讨旅游公共服务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保证旅游公共服务在制度框架内有效供给,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2012年02期 v.27;No.186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4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左冰;保继刚;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土地权利变革之路。
2012年02期 v.27;No.186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春发;
文章以场域行动者为理论视角,透过徽村一系列拆建房风波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徽村村民在徽村旅游场域中日常抵抗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过程。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分红的不公、村落保护制度的失效、新村建设的难产等因素的影响,徽村村民采取了拆旧建新这一将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的行动策略。此举可能导致徽村社区的迅速衰退。
2012年02期 v.27;No.18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龙良富;
工作动机是指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工作,以实现一定职业目标的内部动力。文章通过对中山市新伦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当地妇女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地区经济环境、就业心理、地区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为孩子树立榜样、逃避紧张工作、展示兴趣爱好、提高家庭收入等工作动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这些就业动机导致了当地妇女低层次、高流动率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升级与发展。
2012年02期 v.27;No.18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京传;李天元;
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品牌要素,也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及其评价的研究很少。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内涵和类型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应遵循市场营销之功能性原则。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IDCAM模型,提出一个好的品牌标识应该具备识别性、区分性、一致性、易于被注意和易于被记忆之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从信号传递、符号意义、要素组合、视觉要素四个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具体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IDCAM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标准模型。依据IDCAM模型,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独立使用的149个品牌标识大部分具有识别性,但是区分性明显不够,而且符合理想层次评价标准者仅有31个。
2012年02期 v.27;No.186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5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丁建军;朱群惠;
基于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现有研究成果,文章概括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构建了包含产业自我成长潜力和外源支撑潜力在内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呈增长态势,并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较强、中部和东北部次之、西部较弱的非均衡格局,不少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最后,文章归纳了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两点启示。
2012年02期 v.27;No.186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段正梁;周树雄;
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就企业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现有研究工作在解释两者关系时并未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同时,现有相关研究也很少以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因此,文章选择具有"天生"多元化经营动机的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测度其多元化经营程度,并采用内生性视角探讨多元化经营的内生性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旅游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指导。文章通过严格的数据筛选,选取大陆15家旅游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资料,用收入熵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用ROA衡量企业价值,采用STATA软件进行面板回归及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规模、公司成长性、企业价值与股权集中度对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证明了多元化经营的内生性;在外生性视角下,旅游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存在3%左右的多元化溢价效应;在内生性视角下,旅游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溢价效应在6%左右。
2012年02期 v.27;No.186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沈鹏熠;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旅游企业经营所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学界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6个方面,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并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在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形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认知形象有正向影响,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慈善责任对情感形象有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不仅对游客忠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相比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作用更大。
2012年02期 v.27;No.18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李允强;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所以产业内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文化旅游创新主要不是技术创新,而是要以文化创新为基础,达到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文化旅游创新体系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创新目标与成果的双重性、二元核心创新主体、双重价值导向,是双重核心模式。鉴于此,应注意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差异,建立协调市场机制和公共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地居民与旅游企业的积极性。
2012年02期 v.27;No.186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7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景明;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精神旅游的主导产品,其主题大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在着主题概念僵化、客源以公费旅游群体为主等问题;而黑色旅游主题则以爱与和平为主,呈现负面事件"正面宣传化"、多元化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创新我国精神旅游主题的思路,即从阐释美、正义、人性、自由和理性等多维视角重构旅游产品,更好地发挥其对国民的伦理教化作用。
2012年02期 v.27;No.186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言庆;寇敏;马波;
邮轮旅游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受到产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国内对邮轮旅游市场的研究比较匮乏,所能提供的有关邮轮旅游市场需求特征的信息很少。文章全面检索了国外邮轮旅游市场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文献统计分析、主题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国外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大量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全部为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邮轮游客基本特征和市场细分、邮轮旅游动机、邮轮旅游决策及影响因素、邮轮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就未来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研究和业界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
2012年02期 v.27;No.186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晓东;冯学钢;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近几年达到8%左右的增长速度,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然而,邮轮业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的倾斜,使得中国邮轮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文章基于国内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世界邮轮业的概况和中国邮轮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学者对邮轮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中国邮轮产业的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2012年02期 v.27;No.186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1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