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第八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研究方法专题

 

 

第一讲:实证科学研究:问题,范式与方法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谢彦君教授

 

谢彦君教授的授课内容以“拼命的”科学研究作为引言,介绍了爱德华·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借用高压物理创始人布里奇曼的表述,指出“科学方法是毫无保留的拼命尽力”,向在座的所有科研者传达了正确的科研态度。随后,通过“安位”“有问”“求知”“循理”“得法”和“立论”的6个方面,讲述了该实证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与方法。

 

谢彦君教授

 

在提问环节,学员们对谢老师介绍的旅游科学中的体验研究、科研活动中的质性研究方法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与谢彦君教授进行了深度讨论与沟通。

 

Q1我是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吴涛。为什么质性的研究方法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呢?

A1为什么说质性研究又好又坏呢。就以当初资源评价标准颁布后来举例,在资源评价标准出台后,本来一些景区在文化方面的得分不高,很多景区就会推出各种传说来给自己加分。这一标准的出台本来是好的,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而且这种加分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Q2谢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山东女子学院的李鹏。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中指出体验是有别于产品和服务的第三种经济产出,您也提出旅游是一种体验,那您的“体验”和派恩的“体验”是否是同一个概念?我们研究旅游体验是否也可以往派恩提出的体验经济的方向靠?

A2旅游体验和派恩提出的体验还是有一定差别,派恩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中描述是自己在家喝速溶咖啡与在星巴克喝咖啡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更像是消费一种产品,后者则是一种体验。派恩更多是从经济产出的角度考虑体验与产品和服务的区别,而旅游体验是从本体论上去描述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愉悦体验,要更进一步。也可以将旅游体验研究与派恩的体验经济结合,二者有一些共性的地方。

 

 

 

 

 

 

第二讲:旅游研究方法前沿动态

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酒店餐饮及旅游管理学院 屈海林教授

 

   屈海林教授的授课内容是对旅游研究前沿方法的介绍,从当前最先进的实验研究方法入手,介绍了多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并向现场同学展示了完成度较高的研究论文案例,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屈海林教授


    在提问环节,学员们对如何使用新技术进行旅游研究与屈海林教授进行了讨论:

 

Q1: 屈老师您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的靳海鹏,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一是在neuro marketing的例子中,仅选20个四口之家作为样本所得的实验结果如何一般化到所有家庭中?二是为什么说实验法的偏差(bias)比问卷调查要小?有的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被试可能把设备摘掉,同样会引起的偏差,而且在问卷调查的回忆、测量方面也会出现偏差,如何规避这种偏差呢?

A1第一个问题,在刚才介绍的研究案例中,样本虽然小,但是因为采用了科学而且合理的抽样方法,可以合理的预测规模性的社会行为。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样本量越大越精准,科学的预测取决于科学的抽样逻辑。每一项研究都有特定的研究人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极大的影响结果,所以在选择抽样时也要先明确研究所面向的群体。第二个问题,我不是说实验法就是比其他方法更精确,而是说在同样的研究情景下,实验法可以通过控制情景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Q2屈老师您好,我也是来自中山大学的一名博士后,想请问您为什么认为用Video比用文字描述会更好?

A2Video给人的感觉在感官上更好,但文字上就会差一点,因为看的不会很仔细,最好的是在field中。像caseaudio、图片等就会更好。

 

 

Q3老师您好,我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名博士后。您在分享中讲到了眼动仪研究设备,想请问如果自己的团队配备并不理想,且高昂的设备使用费用与研究的可持续性无法协调时,该如何做抉择?第二个问题是,在国际上发表具有一定地理空间敏感数据方面的论文,是否可行?

A3诸如这样的仪器,应当考虑它能对整个学校有何贡献,没必要为一个项目买这些仪器,如果用学校经费购买仪器,那它可以是全校共享的,为大家所共同使用。敏感问题在国外也是有一定限制的,规定涉密的内容不能发,这是一个研究者的学术伦理,不可以触碰底线。

 

Q4屈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开大学的王彩彩。您谈到混合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博士生在研究中,利用访谈资料到构建模型,怎样才能让答辩老师认为我的模型是有效的,要怎样构建这个模型呢?

A4在做Qualitative的时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你也可能在访谈中发现新的变量,这些东西就可能是你的贡献了。至于如何说服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你的Focus Group Studyresult。在做访谈时不仅要发现what,还要能做到identify,要找的what之间的关联性。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qualitative researchresult来说服他们,再加上演进的文献回顾,就是最好的研究贡献,并且不能小看自己的observation,要有自己的学术自信。

 

 

Q5:老师您好,感谢您刚刚对方法的分析,我是来自暨南大学的牛晓彤。您刚才提到了experimentself-report的优劣对比,在旅游研究情景中往往不太适合,您觉得什么应该如何与现实经验进行匹配研究呢?

A5: 国外发的论文都是针对很细小的研究问题,不是宏观的。所以experiment要在管理上或者市场上的细节来做,因为宏观上无法概括这些东西,国外一般会从小的方面来提炼出贡献。

 

 

 

 

第三讲:质性资料分析的逻辑:从资料到理论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王宁教授演讲

 

    王宁教授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从质性资料的分析视角,阐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建议有志于从事质性研究的同学要在研究的一开始就要进行文献分析,批判性的指出了扎根理论多年来发展的不足,并带领同学们现场进行了质性资料的模拟分析,让大家对理论的提取和升华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王宁教授

 

提问环节,学员们对于王宁教授介绍的质性研究方法和现场演练感触十分深刻,并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

 

Q1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我们在做理论构建时会不会出现胡乱猜想的问题?

A1谢谢。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有一个逻辑叫分析性归纳,就是要去检验你的猜想,如果它与事实是矛盾的,就要去修改它。把反例变成正例,这个过程是一个消除矛盾,提高你的理论与现实符合度的过程,提高理论效度的过程。一定要努力在掌握部分资料的过程中,让整体不断浮现出来,这个“浮现”的过程,就是猜想的过程,动态检验的过程。

 

 

Q2老师,您好。我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一名老师,想向您请教,一是如何消除访谈对象筛选对我们研究结果的干扰?二是相对于大数据手段的全样本客观分析,小样本质性分析的主观性是否回遭受到比较大的质疑?三是,如何保证您所讲的分类穷尽性,尤其是年轻老师在作此类分析的时候?

A2第一个问题,我在“学术志”的视频演讲中,已经讨论过抽样的问题,可以去查看。第二个问题,我主张大数据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质性分析把它深化是不矛盾的,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大趋势。第三,我们自己阅历不够时,学者一定要多参加学术沙龙,多与导师、同辈研究者交流和沟通,多多汲取学术养分。

 

 

 

第四讲:研究主题——做好的研究、发表、获得引证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Dimitrios Buhalis教授演讲

 

         Buhalis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如何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为主题,向在场的每一位学员进行了分享。Buhalis教授作为Tourism Review的主编,对当前研究者们在发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审稿和发表经验向各位现场的同学传授了国际高水平文章发表的可操作经验。

 

 

Dimitrios Buhalis教授

 

    首先,Buhalis作为Tourism Review期刊的主编,介绍了Tourism Review期刊的相关情况。Tourism Review期刊自1946年成立,已经有超过70年的历史,该期刊旨在纳入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次,通过分析接待业及旅游研究的过去及当下的热点问题,指出未来接待和旅游业的研究趋势。同时,Buhalis教授从一个期刊主编的视角,提出了文章从选题撰写到发表的关键步骤,希望大家要从理论贡献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篇论文,并且要追踪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勇敢做出尝试。最后,教授向学员们讲述了论证的艺术,并当场举例告诉学员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能够引起注意,进而获得引证。讲座期间,Buhalis教授和现场听众进行了热情地互动和交流,给予了发表文章的指导和建议。

 

图文均由南开大学提供

上一篇:年会 | 优秀论文名单

下一篇:《旅游学刊》被评为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